中国医药集团在奉贤投资40亿建生物医药基地

文章来源:生物谷 发布时间:2011-07-15
7月3日,中国医药集团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奉贤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在该园区奠基.该基地占地约480亩,项目预计投资40亿元,建成后将成为中国最大的生物医药项目之一,年可生产各类疫苗1.8亿人份,实现年总产值58亿元.

7月3日,中国医药集团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奉贤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在该园区奠基。该基地占地约480亩,项目预计投资40亿元,建成后将成为中国最大的生物医药项目之一,年可生产各类疫苗1.8亿人份,实现年总产值58亿元。

自2007年以来,上海奉贤经济开发区生物科技园区成功实现了从现代农业园区到生物科技园区“华丽转身”,园区迅速集聚了一批在生物医药领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和生物科技类企业,并实现了年均30%以上的高速增长。

探索中逐渐转型

上海奉贤经济开发区生物科技园区成立于2002年,前身是上海奉贤现代农业园区,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园区内聚集了一批国家级农副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这些企业不仅推动了奉贤农副产业的发展,对当地的“三农”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然而随着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定位更加清晰,园区的功能定位是否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成了当地政府和开发区领导思考最多的问题。

2007年,奉贤区对经济开发区生物科技园区产业用地区块进行全面调整,将上海奉贤经济开发区即原奉贤现代农业园区调整为生物科技园区,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因为在全球范围内,生物技术仍较年轻,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属成长阶段,中国生物行业在医药行业中是与国际接轨最为密切的子行业,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快,若抓住机遇,可迎头赶上。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正处于转型中的经济开发区生物科技园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原先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由于大多是外向型企业,受到的影响巨大,然而2007年以后引进的生物医药企业上海莱士、铭源数康、海利医药等,业绩一支独秀,帮助整个园区实现了年均30%以上的高速增长。巨大的反差给经济开发区的转型带来了更大的底气,生物医药产业就是方向。

善于转危为机

为了消除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2008年开始,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相继推出了产业发展规划,上海奉贤经济开发区生物科技园区正是抓住了这个机会,把原来的“悄悄”转型变成了“大张旗鼓”,实现了转危为机。

2009年6月,上海市科委、市发改委联手推出《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09—2012年)》,明确提出了要将奉贤建设成上海六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之一,其中,奉贤经济开发区生物科技园区被列入重点支持的以新型疫苗、血液制品、诊断、等为主的企业集聚。当年8月,奉贤经济开发区生物科技园区被国家商务部和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生物医药)”;2011年,又被上海市经信委评为“上海品牌园区”,这些有利条件都为奉贤经济开发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提供了难得机遇。

根据上海市政府和奉贤区政府制定的产业发展目标,奉贤经济开发区生物科技园区预计到2012年底,重点培育1家国家级、5家市级、20家区级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使园区生产性服务业成为服务园区、上海市以及长三角地区的重要承载地和结点。2015年新增生产性服务业企业30家左右,新增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及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处左右,业务覆盖区辐射华东六省一市,将园区打造成具有现代化生物医药产业特色的“北杭州湾生物港”。2020年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规模达到100家,园区将成为承接国际生产性服务业转移的新高地之一,同时也是国内生产服务业的重要示范园区之一。

引凤先要筑巢

规划有了,目标有了,但是如何实现?要想引凤先要筑巢。奉贤经济开发区生物科技园区利用先天的地理优势和后天创造的“软环境”,一步一步实现着他们的梦想。

奉贤经济开发区生物科技园区规划的生物医药产业用地面积约4平方公里,主要区域包括奉浦大道以北、莘奉金高速公路(S4高速)以东、大叶公路以南、金海公路以西。园区交通便捷,除了S4高速公路外,奉浦大桥、闵浦二桥两座越江大桥,金海路越江隧道,5号线延伸段的建设以及未来轨道8号线等,都将大大拉近经济开发区与市中心的距离。在南桥新城的规划中,经济开发区的产业用地片区位列其中,成熟的配套环境,为人才的引进增添了砝码。

上海市政府、奉贤区政府为更好的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沪府办发(2009)23号文件、沪科合(2009)29号文件以及沪奉府(2009)95号文件。对于投资落户在园区的生物医药企业可享受由资金扶持、财税奖励以及人才引进、就医就学、购房补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经认定拥有自主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从项目认定次月起5年内,可享受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扶持;对于以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为主、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可按照不超过企业实际投资的10%予以支持;对于在园区注册登记的生物医药企业,自投产之日起,所上缴的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的奉贤区财政所得部分前两年予以100%奖励,后三年予以50%奖励;同时,奉贤区政府每年安排专项基金对生物医药企业给予科技创新的资金扶持。

企业纷至沓来

奉贤经济开发区生物科技园区优越软硬环境的创造,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生物医药制造企业。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今年1月签约时的投资规模为15亿元,然而 他们的上级单位中国国药集团的领导在经过考察后认为,经济开发区的各方面条件更加有利于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做大做强,3个月后作出了增加投资规模的决定。 2011年7月3日,中国医药集团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奉贤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在奉贤经济开发区生物科技园区奠基。基地占地约480亩,项目预计投资40亿 元,建成后将成为中国最大的生物医药项目之一,年可生产各类疫苗1.8亿人份,实现年总产值58亿元。

除了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如今,园区内已经落户了一批在业内有影响力的生物制药企业,包括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上海莱士血液制品、海利生物药品、铭 源数康生物芯片、申索佑福医疗器械、本庄生物科技等。这些企业大都是国际国内生物医药领域鼎鼎有名的企业。例如,上海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世界领 先的人工耳蜗制造商;上海莱士血液制品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血制品中外合资企业;上海海利生物药品有限公司是国家农业部在上海批准生产兽用生物制品的唯一 定点企业;上海铭源数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是亚洲最大规模的生物芯片专业生产基地。

重视软环境建设

引进生物医药企业的同时,奉贤经济开发区生物科技园区十分重视“软环境”的建设,以创新的手段孵化、扶持企业健康发展。

2010年7月28日,“上海奉贤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院士专家工作站”在园区正式挂牌,园区特聘陈凯先、侯惠民、王威琪、王红阳4位院士和陶建生、吴 伟等专家团队将进站工作,充分发挥院士专家的技术引领作用,推动产学研紧密合作,进一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同年,园区与 “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以专业化、集约化服务为先导,以创新孵化服务为引擎,为落户园区的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了又一功能性平台。

2011年,园区建立了以开发生物医药通用型厂房为主的上海聚惠生物医药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人性化的配套、实用型的设计满足刚刚进入产业化阶段的 生物企业的需求;而由园区发起并成立的上海久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衡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及生物医药产业专项基金为主要功能,为生 物医药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扶持和保障。

未来,奉贤经济开发区生物科技园区还将积极建设共性技术研发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从上游研发到中试生产的基础实验条件,包括“公共实验室”和外围 “虚拟实验室”两大研发服务平台。公共实验室包括专业分析测试中心、开放性生物医药专业实验室、中试车间等,设备将按廉租方式提供给企业使用;虚拟实验室 将联合在沪高校、科研院所、工程技术中心等生物与医药研发、检测服务机构,形成外围协作网,从实验设备、检测等方面为企业提供系统配套的技术服务。

园区还将建设“中国新药研发与发展策略”信息平台,包括国产新药(申报临床、批准生产、在研)、专利药物(申请、授权)、新药技术转让(开发)、国 家技术重点支持新药项目、国际新药合作项目、国内主要新药研发机构等专业数据库。为企业提供生物医药行业科技、经济、政策法规和经营管理等市场调研、信息 集成和综合分析咨询服务。

融入新城规划

南桥新城的规划出台后,园区产业区位置是目前南桥新城的核心区,如何从城市发展的整体要求来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转方式,促发展需要决策者更多的智慧。

园区的领导认为,一方面,要牢牢抓住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落户园区这个难得机遇,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在生物医药产业上,要有取舍,不可一概而论。在 生物医药产业方面,重点放在生物芯片、高端医疗器械、各类疫苗研发、生产、生物医药服务外包、血液制品以及生物医药行业的各类中介机构,如技术开发平台、 生物医药行业管理咨询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等,创造生物医药产业能够集聚的各种有利条件。

另一方面,规划调整后的园区产业用地面积仅4平方公里,其中已开发近2平方公里,仅尚有2平方公里可以利用,土地资源的紧缺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 他们的想法是:把产业功能定位、产业发展与南桥新城的总体规划建设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协调的整体,只要是城市功能需要的产业,城市发展需要的配套 产业,就是园区产业功能调整的方向。在这方面,涉及的行业、门类很多,而且大有可为,如第三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总部经济、文化创意产业、电子商务、 各类服务平台以及目前方兴未艾的创意经济等。在这方面,园区已进行了一些初步尝试,如南郊石油交易平台、上海农村产权交易所、以及与漕河泾开发区、临港集 团合作开发的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等,都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0
-1
收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