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众多国际投行的加盟,使得辅仁和朱文臣被资本的目光包围着。日前,作为辅仁的掌门人,朱文臣又刚刚荣获“2011中国医药行业十大风云人物”。在医改3年的收官之年,他凭借自己卓越的眼光,超然的思考,坚定的执行,在制度变革的前夜执着追寻新的发展模式。
兼并重组是企业资本运营的核心,是实现企业资产证券化、管理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手段,能最大程度的整合资源,在短时期内获得企业不具备的优势,这是国际企业通行的发展方法。“通过整合优化我们的资产、人才和管理;引进战略投资使企业的产权多元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是实现管理,品牌国际化的重要选择。”被誉为“资本运作高手”的朱文臣如此认为。
自2001年开始,辅仁用6年的时间,陆续完成5起并购,成就了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该体系的资本实力已有目共睹:迄今,辅仁已拥有水针剂、冻干粉针剂、口服固体制剂等23个剂型,近1000个品种;制剂综合产能位居全国制药行业前茅。在2009年公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辅仁产品入选170个,占总目录的55%;在公布的2009版医保目录中,辅仁药业集团产品入选413个,其中甲类品种255个,乙类品种158个,成为全国入选品种较多的制药企业之一。“辅仁”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12年,在产业升级迫在眉睫之际,每个企业的领导者都在悉心考虑自己的未来,如何在行业的整合时代立于不败之地。朱文臣早已认识到,创新能力不足一直都是制约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的瓶颈,医药市场产品同质化、品牌同质化、营销同质化日益加剧。要想从根本上转变医药产业发展方式,就必须加大中国医药研发的投入力度。
在辅仁药业大举并购的同时,其也投入巨资加强企业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打造一流创新团队。2003年,辅仁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06年,辅仁药业技术中心被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批准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同时,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中心站;2007 年,被河南省科技厅批准设立河南省中药药物制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1年又联合郑州大学成立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朱文臣认为创新的含义比发明创造更为深刻,它必须考虑到在经济上的应用,实现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只有当发明创造引入到经济领域的时候,才成为创新。
2008年以来,辅仁集团先后获国家新药评审中心受理新药申请共54件,35个品种,除1件5类药申请外,其余全为3类以上新药,涉及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抗肿瘤、抗感染等多个领域。2010年,在国家工信部与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组织的国内最佳研发产品线十佳工业企业评选中,辅仁集团取得了国内最佳研发产品线十佳企业第3位的成绩;在工信部2010年《中国医药统计年报》中,按主营业务收入排序,辅仁位居全国综合类制药企业第23名,化药类第14名。
“不‘创新’的企业不是好企业,不‘创新’的企业家算不上真正的企业家,‘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精髓,‘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引擎。”不管对内对外,朱文臣一直强调创新的重要性。每年,辅仁药业投入研发的资金占销售总额近6%,而国内企业普遍只有不到2%的投入。
辅仁药业正在以不断创新的精神,渐渐向着成为普药领域及OTC领域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家庭常备药制造商的核心目标迈进。
然而,目前我国医药行业的研发形势不容乐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97%的化学药品均为仿制药,针对这种落后局面,国家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把生物医药列为七大新兴战略产业之一予以优先发展。乘着政策东风,辅仁也再次适时地展现了它的高瞻远瞩。
据了解,辅仁药业集团已在郑州东区申获500亩工业用地,计划总投资20亿元,打造中国规模最大、企业主导的研发创新平台——“辅仁新药创制与孵化基地”。该基地囊括六大板块:药物研究院、新药孵化器、产学研政联合体、信息情报中心、辅仁药业集团医药创新产业化投资基金、后勤保障中心;以及五大平台:国家级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中药工程实验室、药物质量控制及评价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在这里,将直接把医学专家的新药研究成果通过各个环节,转化为可以上市的产品。通过股权分配的途径,以产业化方式建立具有吸引力的产业化价值链,吸引全世界的医药专家入驻此机构,孵化新药品种,再利用辅仁现有的生产能力,转化为市场成果。
对吸引的人才,采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来去自由,业绩激励,股权分成等机制。基地需要大批不同层次的人才,争取用5年时间,计划建成2000余人的研发团队,其中面向国内外引进50~100名学术水平较高的两院院士、专家学者,作为各中心的领军人物。辅仁希望能吸纳有项目、有智慧的人到这个平台上来,他们可以按项目的价值和集团投资的大小决定股权的分配比例,项目持有方也可以控股,同时为他们提供最优良的试验设备和工作环境、最优厚的生活待遇和生活服务,共同搭建一个无围墙的高水平、高效率、多成果的研究基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