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稳定主业的前提下,跨界、全产业链发展,已成了不少药企发展壮大的常规路径。在中药材价格持续上涨的背景下,企业对上游的控制则显得更为关键。
6月11日,康美药业再次发布公告称,公司将投资11亿元建设甘肃定西中药材现代仓储物流及交易中心,投资10亿元建设普宁中药材专业市场。近两年,康美接连投资亳州、安国等中药材市场,其重金打造上游中药材仓储物流和专业交易市场,进而整合、掌控上游的雄心已经显山露水。
舒缓药材价格上涨影响
近期,由中药材价格持续上涨引发的对中药全产业链担忧的讨论愈演愈烈。
在成药价格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如何消化药材涨价带来的压力,成为众多中药生产企业需要解决的首要命题。除了通过自建药材基地、完善上下游的全产业链发展,以及向保健、日化等领域跨界发展的普遍模式外,康美药业通过重金收购投资中药材专业交易市场的做法或许更具探索意义。
对于上游的操作模式,康美药业副总经理许冬谨已有清晰思路,即依托中药饮片产业,建立一个完整的中药材流通体系;通过统一购进原料、统一产品品牌、统一质量管理、统一产品等级、统一包装标识、统一储存等,确保药材的质量;通过配送中心的统一销售渠道、统一交易价格等,进一步降低药材的流通成本,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自2009年以来,康美药业先后成功收购亳州、普宁、安国等中药材市场,其中亳州、安国市场在全国17个药市中交易额高居前2位,而三者总份额占全国总份额的比重已超过40%。再加上此次定西中药材交易中心,康美药业对中药材专业交易市场的资源控制已经有了相当的话语权。
而在早期自建的中药材种植基地的支撑下,康美药业凭借“资源控制——产地合作——赢得定价权”的中药材贸易模式,将可有效掌控中药材价格上涨带来的风险,提高中药材贸易毛利率。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认为,中药材专业交易市场的出现,填补了国内药材交易透明化不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游资炒作的影响;在第一时间解决药材交易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不仅可以整合全国的中药材信息资源,还可引导中药材的规范种植,提升中药材产业现代化的整体水平。
凭借资源和渠道优势,康美药业的中药材贸易不仅成为其收入和利润的重要增长点,更为其产业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药市迎来交易红利
目前,我国中药材交易主要还是通过中药材专业市场完成。全国依托药材产地和传统集散地,已经形成了17个主要的药材交易市场,其销售额占全国中药材销售总额的70%以上,年交易额达1200亿元以上,并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
同时,我国对中药注射剂的投料来源也有明确规定:必须有固定的产地来源。因此,大宗客户对中药材的进货要求越来越高。于是,在GAP基地支持下的中药材专业交易市场便成为此类客户采购的首选。
为此,康美药业正在不断强化其中药材专业市场新的市场组织者和主要参与者的角色。据了解,康美药业2010年的中药材贸易业务已经占据公司主营业务的40%左右,而从公司近3年来的业绩看,以中药材贸易为主的外购业务也占据了康美药业的半壁江山,其2009年的中药材贸易业务更是比2007年翻了一番。
有分析师指出,在投资收购亳州、安国以及东北人参基地后,康美药业基本控制了我国东部的药材市场。而此次对陇西药材市场的投资,将同步拉开西南地区中药材专业市场的整合步伐。
根据中药材市场的运行规律,康美药业目前主要从数据采集、决策分析、采购管理、存储管理、销售渠道建设等方面入手,建立一整套运营管理体系。
从亳州药市的先行经验来看,目前药市收益主要来源于摊位租金和管理费等,预计每年将收入3000多万元。许冬谨表示,未来中药材交易市场将从传统的收取摊位租金盈利模式,拓展为收取交易佣金、赚药材差价和提供仓单质押融资、电子交易平台、经纪人制度、药材期货等多种增值服务,丰富盈利渠道。
目前,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交易手段仍然存在许多亟需彻底改革的地方,如传统药材交易缺乏量化的分等级交易标准,交易更多靠的是经验和感觉,使得交易行为既不可靠,也不利于合约交易的推广,更不能使用国际通行的现代化大宗产品交易手段。
因此,上海某分析师指出,尽管药市潜在的巨大红利会让康美业绩增色不少,但其接手后在对中药材流通秩序的改革与规范方面,却挑战重重。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