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医药流通行业将向更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商业企业不再是“几个人、几个品种、一个库房甚至没有库房”就可以运营的,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医药物流。
《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下称“规划”)是我国医药流通行业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它的正式颁布不仅勾勒出未来5 年的行业格局,并且将“十六个提高”作为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包括提高行业集中度、流通效率;药品流通物流技术水平、现代流通模式(现代医药物流、网上药店以及第三方医药物流)的比重、流通环节药品质量管理水平、提升中小流通企业的组织化程度、行业准入标准;偏远地区的药品可及率、农村和偏远地区药品供应的安全性和便利性、社会零售药店在药品终端市场上的销售比重、连锁药店占全部零售门店的比重、药学服务水平、电子商务应用水平、行业自律和信用水平、对外资的使用质量和水平、协会和中介组织对企业的服务引导等,标志着流通新时代的到来。
龙头领跑
规划的核心思想是鼓励和引导大型流通企业走规模化、集约化和国际化经营之路,形成以全国性、区域性骨干企业为主体的遍及城乡的药品流通体系,通过全国性和区域性的药品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的建立,形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药品流通枢纽。
要实现上述宏伟目标,以全国性网络布局为重点的大商业、以区域性做深做专为重点的区域龙头商业将成为主导,小商业无缘“独跑”。规划进一步明确在未来 5年,通过收购、合并、托管、参股和控股等多种方式使大型企业更大更强,“形成1~3家年销售额过千亿元的全国性大型医药商业集团,20家年销售额过百亿元的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药品批发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批发总额85%以上。”全国性流通企业和区域龙头无疑将成为领跑者。
“小将”被并购增速
自新医改颁布实施以来,流通业的并购此起彼伏,大企业对于优势资源的并购竞争愈演愈烈。规划进一步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明确了兼并重组的方向,在政策引导下,中小流通企业通过市场化途径并入大企业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从财务状况分析,目前中小商业的日子远比大企业滋润,中小企业一般不愿意被收购和兼并,但新医改掀起的收购浪潮,使得大中小企业都在审视自身的价值。 “先知先觉者”已经按照“资金+网络+企业品牌=新合作方式”的模式操作,但有更多的企业仍在巨变面前徘徊。规划明确了中小企业今后发展要么被并购,要么自身发展,要么退出市场,挑战前所未有。有收购实力的大企业数量有限,也并不是所有的中小企业都可以搭上兼并重组这条快船。由于规划“支持专业化和有特色的中小药品流通企业做精做专,满足多层次市场需求。引导中小药品流通企业采用联购分销、共同配送等方式,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组织化程度”,因此,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是中小企业的另一条突围路径。
连锁成零售业主导
在零售领域,规划提出“未来5年中,药品零售连锁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零售企业销售总额60%以上;连锁药店占全部零售门店的比重提高到2/3以上”,这一目标的实现,将改变目前药品零售业的结构,尤其是对于零售单店影响巨大,其中又以个体药店占比最高,这些单店大多只有被大连锁收购或加盟大连锁统一管理才能持续发展。
药店资源是巨大的社会资源,规划也提出了包括医药分业、充分发挥现有社会资源、防止资源浪费方面的诸多措施,如连锁药店积极承接医疗机构药房服务和其他专业服务、批零一体化经营、药品零售企业开展药妆、保健品、医疗器械销售和健康服务等多元化经营,满足群众自我药疗等多方面需求、经营规范的零售连锁企业发展网上药店等。
现代化为流通业标志
规划将流通行业向现代医药物流发展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今后商业企业不再是“几个人、几个品种、一个库房甚至没有库房”就可以运营的,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医药物流。
要实现现代医药物流,信息化是第一步。目前国内大企业已经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为构建全国药品数据平台、电子监管信息平台奠定了基础。只有在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实现信息化,才能保障药品信息的全过程可以溯源,引导产业发展。
科技手段的使用是现代物流的第二步。无线射频(RFID)、卫星定位(GPS)、无线通讯、温度传感等物联网技术,可大大地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物流向上游生产企业和下游医疗机构、药店终端的延伸,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将成为流通企业的一个发展方向。
引进来并走出去
“引进来”的工作早在若干年前就已开始,但由于“水土”问题,引入流通业的发展并不及生产企业顺利。实践证明,引进来不是问题,关键是如何养大。通过“引进来”,既可以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营销方式,也可以通过多元化投资改善竞争结构。
与此同时,流通企业“走出去”也许尚需时日。目前药品流通企业在国内的布局还没有完成,具备的物流能力也不够强大,物流技术和应用有待提高,企业的管理体系有待创新和完善。通过在国外新建、收购、境外上市等方式“走出去”容易,但是到境外开展业务,参与国际药品采购和营销网络建设,参与国际竞争则任重道远。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