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VC行业准入政策思路已初露端倪

文章来源:制药工业网 发布时间:2011-04-20

由工信部牵头制定的《维生素C行业准入条件》(下称“《准入条件》”)在业界殷切的关注中一直未能面世,而一份关于VC年度限产计划却使业界一窥《准入条件》的“冰山一角”。

事由缘起本月初,VC生产企业纷纷收到一份由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下发的《2011年维生素C生产计划等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该文件指出,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为保持供需基本平衡,2011年全国安排VC生产计划10万吨。

“目前这个文件指向还不是太详细,等4月15日各省市将有关情况反馈后,发改委和工信部将会专门开会再进行研究,然后具体落实到一些VC生产企业,届时各企业的限产量会再明朗一些。”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下称“医保商会”)副秘书长谈圣采向《医药经济报》记者表示,《通知》也体现了行业准入政策的管理思路,确定合规企业加上产量限制,实际上等于是确定了准入门槛。

4月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针对《通知》也要求“各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审批维生素C原料药生产许可工作中,严格依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认真执行国家制定的药品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不得向违规项目形成的维生素C原料药产能申请颁发《药品生产许可证》”。

管理意图日益明朗

为引导行业良性发展,解决行业无序竞争及重复建设等顽疾,国家对整个VC行业进行严格规划和管理的意图已日益清晰,相关配套政策今后或将陆续出台。

“针对VC,今后每年发改委及工信部都将发布类似的年度计划量,这与目前糖精每年都有生产限量计划相类似。”谈圣采指出,从《通知》的管理思路看,首先是要限定企业产量,为目前所有VC生产企业设定一个合规的界限,《通知》已经明确这个期限就是2005年,之后再批准生产VC的企业都不属于合规范围,并依此认定了一批合规的生产企业,然后工信部将会根据自身了解的一些情况来限定行业产量。也就是说,2005年之前批的合规企业也将依据限产的指标,来制定各自的VC年度生产计划量。

根据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此前发布的VC行业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全球VC总需求不过12万吨左右,中国的总产能却已经接近18 万吨,超出全球需求近1倍。据了解,1992~1993年间,VC的价格曾高达每公斤12~14美元,利润空间很大,这促成了中国企业过度投资的态势,高峰时期国内VC生产厂家一度高达28家。由于新增竞争者众多,国内各企业开始大打价格战,VC出口价又走入新一轮跌势。

由产能严重过剩带来的恶性竞争与竞相压价,VC价格起伏不定,逐步陷入低迷。2008年,VC最高价达每公斤140元左右;2010年第一季度,VC均价跌至每公斤75元,此后VC售价一度下探至每公斤38元,几近与成本持平。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2月底,国内主流厂家VC报价也仅在每公斤42元。

“目前总的市场需求在9万~10万吨,如果今年全国的生产总量能控制在10万吨,将能实现供求平衡,价格也才有可能反转。”东北制药董秘吕林全表示。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认为,国际市场的VC价格在总量上得到限制后,有可能达到稳定,对于VC生产企业高投入、高污染、高能耗的“三高”特点,以及企业压价竞销这种有损国家利益的情况,将会得到逐步解决。

最终年限产量或再缩减

据了解,《通知》主要影响15家VC生产企业,其计划限产指标目前还在省级层面:以东北制药为主要生产厂家的辽宁省,获得的VC生产计划为1.84万吨;石药、华北制药所在的河北省,获得3.36万吨;江山制药所在的江苏省,获得1.6万吨;山东省获得1.88万吨等。

谈圣采特别指出,《通知》对于VC年产量10万吨的计划数在最终下达到生产企业时,还将同时考虑市场需求是否有所缩减。

“我们从海关统计数据看,2010年的VC出口是11万多吨;从出口许可证发放上看是13万多吨。实际现有国际市场需求也就8万吨左右,还到不了《通知》中提到的10万吨。”

“事实上,现在国际市场并没有很大容量。”谈圣采表示,《通知》的10万吨计划是将国际国内市场需求都包括在其中。从出口上来讲,今后或许会通过发放出口许可证的方式,采取一些相应措施来保证规定数额在限制产量之内。

谈圣采透露,未来关于VC出口的管理调整明确后,届时会有一些配套的管理措施由商务部方面承担,医保商会也会参与其中的一部分管理工作。

目前,VC生产企业都在等待政策的进一步明朗化。

“现在来看,VC跟青霉素工业盐有着相似的命运,企业必须通过向高端产品线延伸,来解决低端原料生产无序竞争的局面。”有业界人士表示,为提升利润,VC生产企业正在向更高端的衍生品产业链进军。据悉,东北制药目前正在进行一些生产线的改造,逐步向VC的衍生物发展,如VC磷酸脂、 VC钠盐,而这些产品的利润都超过VC原粉。

0
-1
收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