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医改部门在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后,12日下午,北京医改方案正式出台。方案围绕改革医药卫生管理体制、完善基本医药卫生制度体系、健全医药卫生体系运行三大方面,提出11项重点任务,98项分工措施。
最近,“一毛钱处方”案例广受社会关注。医院不对医生用药进行考核,而是考核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医生失去了开“大处方”动力,医疗费用自然应声而落。长久以来,以药养医和“大处方”一直是造成群众医疗费用居高难下的主要原因。相关各类政策措施由于直接影响了医院和医生的现实利益,在执行过程中频频遭遇或明或暗的种种阻碍,实际效果不免打了折扣。经过一年多酝酿筹备的北京医改方案于近日正式公布。新医改方案将着重解决现存突出问题。
亮点一“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即使转诊”
北京的各大医院,平时人满为患,但是不少的社区医院却门可罗雀,如何发挥社区医院的作用,方案中提到,“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功能,加强慢性病、常见病及家庭病床服务管理,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承担起健康“守门人”职责”;“使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更趋合理,‘康复在社区’的医疗服务格局逐步形成”,这也就意味着更多的社区医院将担负起保健、养生科普的重任,让更多的具有资质的社区医疗“健康管理师”和“保健指导师”进入到普及疾病预防的第一线去,提高市民的健康素养,杜绝和减少“张悟本现象”的出现,很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新医改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所带来的困扰,而且今后北京常住人口可以按照“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即使转诊”这样一个路线来看病。征求意见稿在在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更趋合理,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明显提升,"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及时转诊、康复返回社区"的医疗服务格局逐步形成,平均住院日、挂号取药和候诊排队时间、院前急救到达现场的时间合理缩短,急救呼叫满足率明显提高,群众就医更加便捷。
亮点二,基本医疗保险年度报销限额提高
今年北京市提高了基本医疗保险年度报销限额,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70%,在社区门诊医保的报销比例则调至90%;同时,还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适度调和药价,价高者走低,价低者走高,可以让不同患病者获得比较均衡的服务。2010年,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年度报销限额,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17万元提高到30万元,城镇无医疗保障老年人大病医疗保险(以下简称“一老”保险)和无业居民医疗保险由7万元提高到15万元;提高在职职工门诊费用报销比例;将学生和学龄前儿童大病医疗保险(以下简称“一小”保险)和无业居民人员门诊费用纳入医保范围;调整本市基本医疗保险药品报销目录,将国家基本药物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目录,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
亮点三,推行家庭医疗式服务
你上班我也上班,你下班我也下班——目前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保持着与辖区居民一样的作息时间,对于大多数白天上班的居民来说,即便有病想在社区内解决也难以实现。根据本市医改精神,从今年7月1日起,北京市城八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试点开展24小时服务。根据医改要求,本市城八区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开展试点工作,城八区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体名单见链接)要提供24小时医疗应急处置服务。方便群众就医。这是欧洲实行近百年的成功的医疗措施,尤其是预约挂号,让医生和患者都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针对社区24小时服务的具体内容,北京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急诊”是对社区“家庭医生”为居民提供全天候服务的形象提法。与大医院的急诊概念完全不同,社区医务人员的24小时服务不是在卫生服务机构里坐等病人,而是提供“随叫随到”的上门问诊和对突发急病居民的辅助性急救服务。
北京新医改蕴含着国家医改方案的基本精神,包括广泛提高医保报销比例、调整大医院布局、延长诊疗时间、完善社区“家庭医生”服务、降低药价等诸多实际举措,也体现了北京市政府改善民生的善良愿景。新方案不乏亮点,更为可贵的是,其中有多处涉及改革医疗体制的难点和深层次问题。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