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5家药企获批定点生产3类短缺药

发布时间:2016-06-29
什么药算是短缺药品?根据定义,短缺药品是指一定时期内不能正常供应、影响群众疾病防治需求的药品。近年来,我国许多药品市场供应不足,急需解决方案。


  6月27日,国家卫计委药具管理中心发布的《2016年临床必需、用量小、市场供应短缺药品定点生产企业招标评审结果》显示,北京华润高科天然药物有限公司、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等5家药企获批定点生产3类短缺药。

  今年4月29日,政府部门开始为2016年9类短缺药定点生产企业进行招标,通过招标选择生产企业,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立医院供应定点生产品种。目前,9类短缺药中的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以下简称鱼精蛋白)已恢复市场供应。

  因定价低廉,曾经一度供应困难的“救命药”、短缺药在定点生产的模式下有望破局,不过专家称,定点生产的方式还需更多配套措施,否则效果难以显现。

  企业生产无动力

  今年以来,各地不断传出有不少廉价药和救命药陷入短缺状态。许多地方医疗机构反映急(抢)救药品短缺、脱销断货的现象时有发生,如解救农药中毒的氯解磷定、抢救休克用的去甲肾上腺素、抢救肝素导致出血的鱼精蛋白等药品频频告急,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以鱼精蛋白为例,它是开展心脏外科手术等的必备药品,现在只有上海第一生化药业公司和北京悦康凯悦制药公司两家企业可以生产,但今年多地反映其供应紧张、甚至断货。据了解,因鱼精蛋白药典标准修订,企业自2015年底暂时停产,并从市场上召回了相关批次药品,导致暂时性供应短缺。

  鱼精蛋白正是在今年4月29日公布的定点生产短缺药招标的一种。5月10日,国家卫计委药政司发布公告称,目前鱼精蛋白药品药典标准修订已完成,国家卫计委、食药监总局、工信部等正密切协调配合,推动恢复生产,预计5月底前后即可向市场供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5月31日鱼精蛋白已恢复市场供应,上海第一生化药业公司已于当日向市场投放38万支;北京悦康凯悦制药公司恢复生产的首批19万支也已进入上市前检验阶段,将于6月中下旬恢复市场供应。

  “调研发现,导致急(抢)救药品短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原材料产量减少、原料药供应不足的问题,也与质量标准提升和原材料、人工等价格上涨、生产线要求提高、企业生产成本逐年上升有关,企业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供应意愿下降。有些药品由于用量小、临床需求不确定致使供需难以有效衔接。”国家卫计委在2015年1月份就已经认识到,短缺药出现的实质是制药企业难以从中获利,因此很难有动力去进行生产。

  配套措施未跟上

  以6月27日公布的短缺药招标结果为例,北京华润高科天然药物有限公司生产的地高辛口服溶液价格不过32.2元/瓶,而由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生产的注射用对氨基水杨酸钠,价格更是仅为5.9元/支。在低廉的价格以及用量又相对较小的条件下,企业的积极性到底该如何激发呢?

  事实上,国家在2012年时就出台了《关于对用量小、临床必需的基本药物品种实行定点生产试点的实施方案》,表示试点品种价格采取政府定价管理,应保证生产企业合理盈利,调动生产企业的积极性;同时各地公立医院采购定点生产范围内的基本药物品种时,优先按照国家发改委确定的统一价格采购定点生产企业生产的品种。

  但是,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负责人史立臣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定点生产对解决短缺药问题仍效果不大,“2007年就开始尝试定点生产,但到目前为止没有几家定点生产企业是真正获利的。主要在销售层面出现了问题,一个是价格越来越低,第二则是医疗机构不愿采购,即便采购了一些医生也不愿用,第三是存在一些拖欠药款的问题。”

  史立臣表示,定点生产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应该有一系列的配套政策。“第一是定点生产,第二是掌握医疗机构的用药需求,在安排生产后就必须采购,甚至可以提前打款,这样才能保证市场上低价药的存在。”

0
-1
收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