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企业家能把企业打造为百年老店却并不张扬,德国人含蓄内敛的个性为什么却能把领导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对比《礼记》找到了答案,只有四个字:修言、践行。德国人想到了,也做到了。
一头羊带领一群狮子,敌不过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羊。领导者对于组织而言如此重要,原因在于,领袖的魅力、预见力和洞察力是组织成长、变革与再生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另一方面领导人物的决策也有可能将组织带入困境。那么,如何成为一名出色的领导就成了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儒家这著名的人生追求,其实阐明了个人领导力和组织成长的基础与层次,同时也阐明了沟通的艺术与不同境界。然而,据我在德国与欧洲诸国多年的游学和考察,中国儒家人生理念与精神,却在德国政治家与企业家的身上有堪称完美的体现。这一方面说明了人类的最高智慧与终极追求是一致的,也说明来自德国的领导和沟通艺术并非中国人可望而不可及。
说到这里,有熟悉德国的朋友可能要问:
我们知道德国是一个特别的国家,无论是政治家还是企业家都并不特别张扬,但政治家能引领国家平稳发展,企业家能把企业打造为百年老店。但德国人太过于严肃,严肃的人似乎并不善于和人沟通。德国成功的领导人用什么方式来与人沟通呢?德国人含蓄内敛的个性为什么却能把领导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采用的领导力与我们目前的认知有何不同?
在很多场合,我不是第一次听到这个问题。这里首先要说明一点,德国人的领导智慧和沟通艺术,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实践并形成了以严谨的定性与定量科学分析为基础的系统理论。当我们开始讨论德国的经验时,首先应该了解一个前提,二战期间的德国,不如二战后的德国领导艺术高明。因为二战期间的德国精英们把曾经横扫欧洲的德国引向败亡之路,就这一点来看,当年的德国,其领导与沟通的艺术,有太多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
下面就请允许我结合一些故事,以个人领导力、群体领导力、系统与组织领导力三个层次给大家报告一下我在欧洲期间的观察与思考。
个人领导力,信仰是一切组织成功的基础
个人领导力重点所在就是自我管理,主要涉及到情绪、行为、思想的提升,即情商的提升;同时这也是个人素质提升的过程。而它的关键在于身心合一,也就是说心里想法与自身说法、做法保持一致。
德国领导力学院院长皮诺教授,当他得知奥运火炬传递在巴黎被干扰,德国上下也都在借西藏事件纷纷谴责中国时,他特别着急,天天都在替中国想能有什么办法促进中国与德国更好沟通,而且给我打了很多次电话,把他想出的办法一一告诉我,让我想办法转达给中国政府。皮诺教授这是在做什么?毋庸置疑,他在爱中国,他想帮助中国。还有一件事情,四川地震后,皮诺教授去北大演讲时,同时签售他的新书《领导力-核心揭秘》。这些书,都是他自己买下来后再卖给读者,最后把自己所得的钱捐给了灾区。而这就是领导者的个人魅力,也是真正的领导力所在。
大家听了这个小故事,应该会发现一个秘密:成功的德国人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学生。因为我们的《礼记》这本书开头就告诫读者:修言、践行。可以说,《礼记》这本书统共就讲了这四个字。什么叫做“修言、践行”呢?最根本一条就是,你自己做不到的不要去要求别人。说到的一定要做到。皮诺教授做到了这一点,因此我怀疑这两个人偷偷读过我们的《礼记》。
德国领导力强调,领导力的提升首先是一个自我完善自我修炼的过程。中国的儒家认为,格物、致知,然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和德国领导力有异曲同工之妙。东西方文化其实并不矛盾,这就是一个明证。如果有人总是看到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这冲突、那矛盾,这不好,那不行,至少他只是看到了或只是读懂了其中一种文化。
人类的智慧都是相通的,并不因为他是美国人、德国人还是中国人而有天壤之别。因此,现代管理之父——美国人(“户口”在美国,祖籍来自德国)彼得·德鲁克认为“领导能力是把握组织的使命及动员人们围绕这个使命奋斗的一种能力;领导力是怎样做人的艺术,而不是怎样做事的艺术,最后决定领导者的能力是个人的品质和个性”;德国领导力学院院长、“系统领导力”之父——丹尼尔·皮诺教授认为“领导力意味着不断完善自我并建立一个世界,让大家都想去追随”。他们虽然有看似不同的表述,但是核心内容有多少区别呢?
群体领导力,建立在共同愿景的基础上
领导的智慧,本质就是合作的智慧。古代中国的农民如果想当皇帝,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聚拢人心。因为得人心者得天下。任何强大的个体组织如果忽视了与组织内外的合作与沟通,必败无疑。群体领导力是领导力的第二个阶段。
群体领导力简而言之就是十个原则十句话:
·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 一个人不能操控另外一个人!上司对下属不可强迫。
· 每个人都有选择最符合自己利益的行为:领导人需要理解员工的行为与思想。
· 每个人都有使他成功的资源!把羊变成狮子是领导人的必修课。
· 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请站在与员工共同的立场来思考问题。
· 重复旧的方法只能得到旧的结果!与时俱进、生生不息是领导人的制胜之道。
· 方法总比问题多,思路决定出路,领导人需要做好随时走出困境的准备。
· 心灵地图不等于现实世界。领导人要知道,同样一个信息,组织成员接收到大脑后造成千差万别,这是执行力大打折扣的根本原因。
· 随时展现灵活性,感受自信。只有真正自信的人才不过分固执己见。
· 合理利用并激发员工的情绪!永远不要忘记你的同事都是活生生的人。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德国和法国曾经是宿敌。战后的德国急需的是重建欧洲对自己的信心。二战结束后,德国总理阿登纳前往法国,与法国总统戴高乐沟通,使德法最终成为欧洲一体化的轴心和发动机;围绕这个轴心一共有37个国家形成了欧洲联盟,德国终于实现了不费一刀一枪统一欧洲的梦想,成为欧洲真正的赢家!
二战后德国领导对如何处理德国与欧洲的关系其群体理念和精神是一致的,下面的这个故事至今仍被视为人性的光辉以及民族智慧的典范。
1970年12月7日,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首都华沙,于众目睽睽之下扑通一声在犹太纪念碑前下跪,这种强烈的沟通形式使德国人在全世界人民的心中站立起来!德国从此大大减轻了二战带来的集体原罪,让全世界接受德国。人们从此愿意接近德国人、乐意购买德国产品。
通过这两个故事,我们可以明白。虽然我们对群体领导力可以总结出十个具体的原则,但他们无不建立在“己欲立而立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基础上。
分工与协作,塑造理想的系统领导力
在个人领导力中,你提升了个人魅力,打造出自身领导优势;在群体中学会了很好的沟通;而如何把你自己放在更好更适合的位置,这就是系统领导力。
一个企业或组织就是一个系统,像一条大船,有船长,大副,二副,水手,厨师等,每个人在哪个位置上发挥好自己的力量,船才能行驶,跟公司是一个道理。这也说明,每个人在每一个系统中都有一个角色,要发挥角色与自己相称的作用。举个例子,一辆车子拉着很重的东西走在路上,有的人需要赶马,有的人需要推车,这是一种很理想的情形。完美的、血脉畅通的组织系统,是通过科学的分工与协作运行的,杰出的系统领导,首先来自于领导人对其组织内部以及与外部组织分工与协作的高度尊重。
领导与管理看似形影不离的孪生兄弟,但是他们其实并非是具有血缘关系的一家人。至少德国人这么认为。很多人把领导力认为是管理,或把管理看成领导,其实,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下面一个小故事,或者有助于人们对领导和管理的理解:
有一群猴子一天来到海边,看见对面一个小岛上长满了香蕉树,树上挂满了熟透的香蕉。大家都想前往小岛但束手无策。这时,其中一个猴子站了出来问:“大家想不想吃香蕉?”回答当然是“想!”“我有办法让你们吃到香蕉,大家说好不好?”于是这个猴子成了领导。他找来几个很有能力的猴子,按照各自的能力和优势进行分工。接着这几个猴子把任务安排给其余的猴子,一个猴子根据各个猴子的特点分配人员,看哪些适合做什么事情,一个猴子带领几个猴子设计造船图纸,另一个猴子安排几个猴子去砍树,一个猴子安排其他的去买绳子、钉子等,大家在有条不紊地造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管理。船造好之后,那个领导就当上了船长,他负责把握方向并激励大家卖力划船。其余的人当上了大副二副和水手。大家密切配合,船驶得很快,顺利到达了对岸的小岛。
这就是领导和管理的有机结合。当然领导是领导,管理是管理,各有区别。
当然,任何一个企业家都明白分工与合作的必要性,但问题是很多时候他们的注意力会被转移从而背离这个根本原则。我们经常会有体验,在公司中,总经理有时候会做部门经理的工作,部门经理可能会做员工的工作等等,这就是角色上的错位,而角色的混乱导致系统的紊乱。因此,摆正你的位置,发挥你的力量,这也正是系统领导力的核心所在。
综上所述,可以说正是有了对系统领导力的深入理解和系统把握,才成就了德国管理与沟通艺术的魅力。但是当我们看到德国产品遍及中国各地但绝没有令我们有厌恶的感觉,西门子、大众、梅塞德斯、博世、空中客车、SAP、BMW、……这些企业及其领导人的沟通能力铸就今天联邦德国的经济力量以及在国内和国际的领导力的时候,也要了解一点,并非我们知道了上述原理就能成就卓越的领导力和沟通艺术,德国企业家和领导人的成功,不仅在于他们明白这些道理,更在于他们在实际行动中把这些道理变成严密的、细致的行动方案。所以,如果在座各位想创造理想的组织,还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研究个人领导力、群体领导力和系统领导力的具体内容与行动模型,并活学活用到自己的日常实践中。
德国人的领导能力是不是有些特别?平和、内敛而强大有力!如同一个练内功的高手,表面上无特别之处,但是一旦出手必定震撼人,让人感受到他的威力和魅力。归根结底,还是那四个字:修言、践行。德国人想到了,也做到了。所以会在二战后几十年时间快速完成国家统一,推动欧洲政治、经济、文化的系统融合。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