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跨国药企在华2014年均增长11.4%,AZ最高22%

文章来源:E药脸谱 发布时间:2015-03-13
总而言之,MNC这一年的平均增长率为11.4%,速长率最高的阿斯利康也只是22%的年增长,这与数年前某药企连续三年均能达到50%增长率的光景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中国这样基数变大的新兴市场增长放缓是不得不接受的“新常态”。

总而言之,MNC这一年的平均增长率为11.4%,速长率最高的阿斯利康也只是22%的年增长,这与数年前某药企连续三年均能达到50%增长率的光景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中国这样基数变大的新兴市场增长放缓是不得不接受的“新常态”。

但是另外一方面,比起在全球个位数的增长业绩,在华两位数、最高可达22%的增长率着实可以让“中国”这个词语频繁出现在跨国药企2014年的年报中:“新兴市场是我们的增长动力,其中,中国尤为突出。”例如增长最快的阿斯利康,其中国市场的销售规模已经超越其日本市场的贡献,这个时间甚至是比他们预期的更早两年到来了。

图表:2014年跨国药企在华成绩单

注:数据来自各公司财报,以固定汇率计算。罗氏、诺华和默克年增长率为季度增长率平均值。辉瑞、阿斯利康、赛诺菲、诺华、诺和诺德以及礼来数据为集团数据,罗氏的数据包括诊断试剂。葛兰素史克和默克数据包括药品和疫苗。

大佬巡礼

做个简单的扫描:首先是辉瑞,尽管全球处方药之王的宝座已经让位给诺华,但是有很多排行榜仍会将辉瑞放在最具代表性的制药企业位置上审视;而在中国的MNC中,龙头老大的地位暂时还无人可以撼动,过百亿元人民币的年销售额,18%的年增长率可圈可点,而第四季度将速率降至13%可以看出辉老大在2014年的年末还收了些势,为来年的业绩达标在做准备。

其次是阿斯利康,其年增长率在MNC中是最高的。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2014年底阿斯利康中国区换老大了,本土职业经理人王磊出任中国区总裁;王磊加入阿斯利康的时间仅一年多,但是他在2014年一手打造了AZ消呼麻产品线超过40%+的增长,为阿斯利康的强势发声提供了底气。

根据各公司年报数据,我们看到阿斯利康、辉瑞和诺华仍然是增长速率的前三甲,而未列入榜单的强生公司也以15%的增长速率位列第四。

另一家美国药企礼来尽管前9个月表现出了强有力的竞争者态势,增长15~21%,但后3个月增长放缓,其整个年度在新兴市场销量增长11%。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默沙东,2014年第三季度,公司销售额的增长速率从个位数提高至33%。五大产品(泰能、捷诺维/捷诺达、科赛斯、佩乐能、顺尔宁)贡献了绝对增长金额的75%。这家美国公司在短短数季度内实现跨越式飞跃,堪称最快进步奖。

与之相对应的是不得不提的悲情角色:GSK。与业界预期一致,在2013年的大滑坡后,葛兰素史克在反商业贿赂调查一年之后仍然业绩低迷,尽管在2014年第三季度短暂回复增长态势,但最终还是以年度负面增长1%收官。

数据统计方特别在计算MNC平均增长率时提供了两个数值参考:包含GSK与不包含GSK,原因嘛,GSK被认为是一家处在特殊阶段的公司,其业绩表现并不能代表中国市场环境的全貌。

决定性因素

自然增长放缓、竞争加剧、监管挑战加大,是MNC在总结其中国业绩表现时最喜欢用到的三个原因。

2014年中国医药市场的整体销售规模虽然暂时还没有准确的数据出来,但是据统计局、商务部等方面给出的部分数据,得出“2014年整体医药市场增长放缓”的结论并不难。入场者人人有份的市场红利窗口期已经过去。

多年来,跨国药企在华的强劲表现与中国市场的特殊环境密不可分,特别是中国现行的集中采购以及药品定价策略对于专利到期、原研药物的销售额影响极其有限。而从过去三年跨国药企的在华业绩来看,除GSK和罗氏的销售增长受到显著影响外,诺和诺德等公司增速均可与反商业贿赂风暴前持平,阿斯利康公司可以做到稳步增长。

阿斯利康CEO Pascal Soriot表示: “虽然中国市场增速有所放缓,不过我们仍感受到全年增长的强势劲头。我们在中国的销售增长不仅没有停滞,反而每季度的增幅保持在20%以上”。作为目前仅 次于辉瑞的在华第2大外国制药公司,阿斯利康成为在华增速最快的药企之一,中国已成为该英国公司全球第二大市场。

“虽然我们在新兴市场依旧呈现季节间波动,但我们对在华表现仍然非常满意,”辉瑞成熟药物业务总裁John Young评论道。 “细分品类表现最强势的尤其是心血管专营品种,立普妥(阿伐他汀)和络活喜(氨氯地平)表现俱佳,此外,抗感染药物业务也表现良好。”

那么,MNC未来的挑战可能会来自哪些方面?

目前来看,影响跨国药企在华业绩的因素将主要集中在政策层面:一方面,国家控制医疗保险费用的支出,已经在各地推广大病医保谈判机制。对于极为倚重肿瘤等领域布局的跨国药企来说,此举将为业绩增长加上紧箍咒;另一方面,药品集中采购继续秉承“降价”做法,在2015这一招标大年,产品销量将直接与企业政府公关议价能力挂钩。

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来自本土药企的直接竞争与挑战。据了解,某全球业绩表现非常良好的跨国药企2014年在华增长不佳,就是因为面对中国本土制药企业在多个维度上竞争的直接压力。

此外,受跨国药制药企业在全球收缩成本、裁撤机构、交易换子的影响,2014年开始,从来没有裁员之忧的MNC也开始尝到了这个滋味。百时美施贵宝、GSK在华的人员大变动,是否会蔓延开来,甚至影响中国市场的整体表现还有待观察。

0
-1
收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