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和政府谈恋爱,但不要结婚”马云上周才在达沃斯表态,这周便践行了他的政府公关哲学,先是以一个弱势的店小二的身份击鼓鸣冤控诉工商总局交易监管司执法有问题,接着今日淘宝更是直接公开投诉工商总局刘红亮司长(注意:淘宝两份声明中,控诉的主体都是司长个人,并没有针对工商总局),这唱的到底是哪出?
这么大的阵仗铺开,淘宝到底在图什么呢?
据小妹观察,假货似乎一直都是马云和阿里的逆鳞和最大弱点,这两年,淘宝危机感越来越重重,除了京东、亚马逊这种不断涌现的自营竞争对手,还涌现出一批似尚品网等主打潮牌、品味的网站,当“淘宝货”已然成为一个贬义词的时候,任高层怎么重视阿里,消费升级的大势不可逆转,未来的消费群体追求的是更好的品味,更好的质量和个性化的品牌,至少从现在看,“淘宝货”一词,直接将淘宝提升逼格的可能性打翻在地。昨天或许是屌丝成就了马云,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例子,天底下还少吗?
不知道你注意到了没有,近年来阿里正在去淘宝化,双十一成交额,已经不再提淘宝成交数了,铺天盖地都是天猫成交破多少亿,这是阿里有意为之,据国投资公司天灏资本预计,2014年第四季度天猫商城商品交易总额的同比和环比增长速度均超过70%,十分强劲,天猫如今是阿里重点扶持的对象,为什么?就是因为淘宝代表的廉价、低端、非正品的形象正在威胁阿里今后的成长,而人性总是这样,当你说振振有词地说正面新闻,如阿里和国务院多个部分签署了协议打假,和LV签署备忘录一发现假货就撤销宣传网页的时候,没有人会记住你做了这些,只有当负面新闻出现的时候,全世界才会认真听你说话,负面确是更好的先发制人和公关的机会。这和谈恋爱一样,吵架的时候才会去倾听对方的不满和此前被忽略过的用心,吵架以后往往更加恩爱。
当全社会都在聚焦淘宝和工商总局司长的撕逼大战,淘宝说出已公布了配合国务院多个各部委线上线下综合治理的多项成果,披露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打假的模式主动打击9000多万假货,请求工商总局进驻淘宝这种话,才会被人当回事,也是一次很好的“机会教育”——原来你还是有在积极行动的啊,原来该怪有关部门不作为啊。
投诉刘司长后,淘宝立马借势发布消息,宣布设300人“打假特战营”专职助线下打假,称阿里目前投入了2000人在进行打架,还在全国招募了5400多人做志愿者,还建立了IPR(知识产权)投诉平台。且表示,淘宝做了这么多,淘宝也是假货受害者,假货这事别总赖到我们身上,工商总局也该出来管管了:“愿意提供全部的假货线索,告诉您假货在哪里,窝点在哪里,请您大刀阔斧来淘宝打假。毕竟,淘宝不是监管执法部门,您才是,有了您,我们才能与假货斗争到底。”
以店小二的弱势姿态先发制人,又以企业身份去投诉政府部门的官员,容易获得民众的同情。况且,淘宝聪明得很,只针对官员个人,把执法不当、滥用职权都归到官员个人头上,所列的几个点几乎都符合最近国务院的精神(声明里的反对不作为乱作为,支持万众创新,这些都是国务院的原话),这既能站住立场,又能给监管部一个台阶下,也不会过于以卵击石。言下之意:“我有态度改正,你看我都宣布设300人打假特战营了,你这部门没有问题,是这个人,他言行不符合国务院精神”。
仔细看一下二者相互指责的对话,倒是颇为有趣(以下话语皆摘自声明):
如果不是疏忽必定就是故意(翻译:要么渎职要么滥用职权)
程序失当:许多卖家并没有收到抽检结果通知,也没有告知当事人有申请复检的权利,就直接向社会公开,显然程序失当。
处事不公:此次共抽检了92 批次商品。某电商只抽查了1 件,得出了正品率为0 的结论。另一家电商只抽查了3 件,得出正品率100% 的结论。而在淘宝网上一共抽检了51 件商品,得出了淘宝仅37% 的正品率,也就是63% 的售假率。可是,淘宝日均在线商品总量超过10 亿件。何况,淘宝是拥有数百万商家经营的大平台,居然是和自营的B2C 商家放在同一纬度比较,如果不是疏忽,那么必定是故意。
欲加之罪:非授权渠道就等于非正品。这个新的“罪名”很具创造性(这让人想起几十年前的投机倒把罪)。
有违国务院精神:一定不要因为淘宝,一棍子打掉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棍子打掉中国消费新趋势,一棍子打掉广大商家对公平执法的信心。 您放心,淘宝总有一天会消失的。反对不作为、乱作为、恶作为。
我们也是受害者你才不作为:假货是经济发展毒瘤,尤其当人均收入在4000-6000美金时,全球国家都会面临假货这样结构性难题。作为整个社会商业生态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淘宝也是假货这个阶段性问题的受害者,不是受益方。我们愿意承担打假责任,绝不推卸这个责任,也不会互相指责。
工商总局:傲慢自我陶醉(别以为现在成了首富就可以把我们不放在眼里。这份白皮书其实是半年前一次内部座谈会的纪要。半年前就警告过你们了。)
我说什么了吗,你别歪曲我的意思:仅仅是一次抽查结果的数据,不能过度解读。
主体准入把关不严,你有直接责任:阿里系网络交易平台存在主体准入把关不严、对商品信息审查不力、销售行为管理混乱、信用评价存有缺陷、内部工作人员管控不严等5大突出问题,并对阿里巴巴集团提出相关工作要求。
态度不端正越过底线了:守住底线,克服傲慢情绪。其称,法律面前没有特殊的市场主体,阿里系主要高管要有底线意识和底线思维。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