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压缩大医院门诊量 建议首诊到社区医院

发布时间:2014-10-28
日前,北京市卫计委发布最新医改信息,提出以后将逐渐大幅压缩大医院门诊,大量医生要向基层转移。

日前,北京市卫计委发布最新医改信息,提出以后将逐渐大幅压缩大医院门诊,大量医生要向基层转移。这样的医改举措,能否彻底缓解大医院拥挤、小医院冷清的现状,给人们带来更好的医疗服务呢?

建金字塔形医疗体系

近日,北京市出台《关于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建立“金字塔”形的纵向医疗服务体系。

北京市发改委委员、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公开表示,过去医疗机构的管理是按区域功能划分,形成三级、二级、一级医院,它实际是区医疗中心的概念,整体负责周边地区的医疗任务,这就会让老百姓在心目中认为三级医院就是服务功能强,越往下越差,大家的感受是高级人才在上边,底下没什么人才。

著名医院管理专家王健康表示,这种现状导致大医院各种疾病通吃,供不应求,而政府大量投资建设的城市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又吃不饱,造成资源浪费。

确诊可以到大医院

大医院门诊量压缩,小医院看病能确诊吗?大医院以后看病是不是更难了?不少患者对于大医院门诊量压缩有着这样的担心。

北京市医管局局长封国生公开表示,大医院将主要压缩常见病、多发病的就医,但不会对大医院的普通门诊比例设立硬性指标。

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认为,医改希望引导患者首诊在社区医院进行,但这并不意味着确诊在目前条件下也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来承担,患者大可不必为此担心。

庄一强表示,首诊和确诊是有区别的。“首诊是第一次我有病就要找谁看。第二个是要确诊,最好是找相对比较好的医生。但是一旦确诊明确疾病,比如说你就是高血压,不涉及诊断或者比较关键的步骤的话,慢病的管理康复,其实还是可以放在社区的。”

王健康也表示:“目前的医疗环境下,高级医疗人才、医疗设备集中在三级医院,大医院对病情诊断有保证,可信度高。在患者对自己病情没有太大把握的时候,可以到大医院去确诊,保证医疗诊断的准确性。”

关键要让专家“下基层”

压缩大医院门诊,引导患者进入社区医院诊疗,也将是患者和医生双方都向基层医院倾斜。王健康表示,做大基层医院,要重点加强基层全科医生培养,加强一般性医疗设备配备,提高基层医院对常见病、慢性病的处理能力,帮助社区医院逐步取得市民的信任。

大医院最吸引患者的还是医生,特别是医术高超的专家。究竟如何让好医生出现在基层医院?王健康表示,医疗改革中,人的因素特别重要。如果能让高技能医生“下基层”成为主流,这样就能有效引导患者进入社区医院诊疗。“下一步应建立灵活的用人制度,全职兼职相结合。三级医院的资源丰富,让医生愿意前往基层医疗机构,需要做到多方面的同等对待,如学术地位、职称评定、重点学科建设等才能使医生的流动更加顺畅。同时政府组织的三级、二级、基层医院等组成‘医联体’真正落到实处,让‘医联体’内的专家流转起来,真正能下得去基层。”

0
-1
收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