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之困何以纾?

发布时间:2014-10-14
中国的医保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是老龄化带来医疗开支快速增加,护理和养老服务需求很大但市场跟不上,用户自费比例大、经济压力大;另一方面是年轻人口呈现下降趋势,这种趋势未来会越来越明显,劳动力不足,医保基金缴纳者变少,整个资金池输入会明显下降;最后则是医保资金合理运用机制尚缺乏,过度治疗或不合理治疗导致医保资金浪费。

中国的医保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是老龄化带来医疗开支快速增加,护理和养老服务需求很大但市场跟不上,用户自费比例大、经济压力大;另一方面是年轻人口呈现下降趋势,这种趋势未来会越来越明显,劳动力不足,医保基金缴纳者变少,整个资金池输入会明显下降;最后则是医保资金合理运用机制尚缺乏,过度治疗或不合理治疗导致医保资金浪费。

概而言之,医保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靠医保资金池加公立医院的模式,未来有难以为继之虞,在服务和保障上引入外部资金的趋势在所难免。

随着劳动力越来越少,医保资金池光靠用户缴费的话,缩水在所难免。因此,医保的未来面临两个核心问题:第一,先保障谁?第二,谁来填充这个资金池?

先保障谁这个问题,可以先看一下国外的经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中国医疗支出占GDP的比例为5.4%,而美国为17.9%,英国为9.4%,韩国为13.6%,日本为10.1%。美国采取政府保障基金先保障老年人和低收入人群,也就是Medicare和Medicaid。劳动力人群和雇主则通过购买商业保险获得保障,同时商保也保障员工的孩子。而英国则采取全民拥有国家医疗保障的办法(NHS),NHS的主要经费来自于政府税收。NHS拥有一个公立医院网络,在这个网络里设置分层转诊。而商业保险则作为NHS体系外的补充存在,购买商业保险可以获得私立医院更好的服务。

目前医保的资金来自于企业和员工,员工在门诊就医时候使用医保卡里的资金,再自付一部分比例。其实这种账户不能说是保险性质的,更多是储蓄性质的,因为资金是员工自己缴付的。而统筹的部分用于住院和大病,但这部分保障又不够。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就算是统筹了,自付比例还是很高,在大病上经常有自费项目,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无法解决。

医保未来在保障上有所取舍是在所难免的。对于不断扩大的老年人群,医保保障是必须的,因为这部分人风险太高,商保不可能去承保这部分人群,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老年的福利也只能通过政府保障为主的形式来做。而对于低收入人群、失业者、重大疾病和罕见病的保障,也需要政府来牵头。

老年人群扩大但年轻人变少,光靠缴费不可能满足这部分需要。医保资金池需要更多政府资金注入,美国的经验是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补贴。中国也可以采取类似共同补贴的形式,先保障最需要人群。同时对于能够分摊出去的风险,引入商业化机构来运作。

可以分摊的风险首先是青壮年,也就是企业员工。要想给雇主动力购买员工商业保险,税收上的优惠政策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助推力,美国正是靠着这样的政策推动了商业保险的发展。其实现在企业缴纳的员工医保费用比例已经很高,商保的价格不一定会更高,如果风险控制良好保费还可以更低,如果加上税收刺激,企业很可能愿意尝试。

具体就医疗风险来讲,可以分摊的首先是门诊。门诊风险小,个人平均支出低,这部分风险可以交给商保。而大病费用高,假如全部分摊给商保,会加重看不起病的情况,所以医保的保障倾向于大病也是一个趋势。在大病药品、治疗费用上医保需要注入的保障资金会高于门诊。而商保对大病可以起到补充保障的作用,比如购买商保,大病可以获得住院津贴,升级病房费用报销,自费药报销,专人护理费用报销等额外保障。

谁来填充这个资金池?缴纳人口基数会越来越小,而再提高缴纳比例对于企业来说负担太大,就算这么做也无法满足老龄化需求。除了保障范围先后的取舍,政府向医保资金注资必不可少。而在一些罕见病和重大疾病救治上,还可以以接受捐赠的方式成立基金会等,提供税收优惠,通过非营利机构来进行。

此外资金的合理规划使用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公立医院方面医药分开在所难免,否则就难以避免过度医疗和不合理用药,无法减少资源浪费。在诊断和开药方面,设计严格的管控体系,比如韩国针对不同疾病治疗设计流程,在流程合格范围内给予报销,而不符合流程,被认定为不合理治疗的则不能获得报销,这种办法能够防止医疗资源浪费,保证医保资金合理应用,花在真正需要的人身上。

0
-1
收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