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明确了2014年医改的任务目标。其中指出,将加快推进医师多点执业。今年9月底,卫计委、人社部等部门将会出台推进医师多点执业意见。
今年年初,国家卫计委就公布了《关于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取消多点执业地点地域和数量的限制,以及两道审批程序,仅需“征得其第一执业地点的书面同意”。今年9月底,卫计委、人社部等部门即将出台推进医师多点执业意见。
医生可以多点执业一旦铺开实施,将产生哪些影响呢?我们就以已经开始实施这一办法的北京,来做个观察。就在今年的8月开始,北京卫生计生委发布的《北京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已经正式实施了。这一办法,对于医生的意义,在于它的内容规定,医生多点执业不再需要“院长签字”,在医师办理多点执业注册的提交材料中,取消了“向行政部门提交本单位同意证明”的要求;此外,医疗机构法人和主要负责人也可以多点执业。最新数据统计,北京市共计有1993名医师办理多点执业注册,涉及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多个专业,办理多点执业的医师主要来自公立三级和二级医院等大医院,第二执业地点则多以民营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为主。因此,对于普通患者而言,以往只有去大医院才能看的大夫,现在在民营医院和小一些的公办医疗机构,也能看的上。海淀区的患者张先生就说,一直都觉得民营医院的服务和环境都很好,就是对大夫的医疗水平有顾虑。现在允许公立医院医生多点执业,如果着急或者不想麻烦,从民营医院不但一样能享受到顶级专家的问诊,还能有更好的就诊环境和服务,确实不错。
对于民营医疗机构来说,这无疑也是个好消息。有专家表示,以前民营医院没有实力与公立医院展开竞争,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医疗人才。多点执业将均衡医生资源,一些民营医院很有可能会走高端路线,满足那些具有一定经济实力人群的选择。
国务院在2014年医改的重点工作中明确指出,加快推进医师多点执业,9月底将出台医师多点执业意见。虽然医师多点执业的政策在逐步的放宽,但实际配套工作中仍有许多羁绊,阻碍着医生多点执业的步伐。同时,这一政策,也引发了多方的争议。
说起医生可以多点执业,大部分普通市民都是对这一政策表示看好。大家都认为,如果鼓励大医院的医生到社区、基层甚至民营医院多点执业,将有利于医疗资源再分配,对百姓来说无疑是件好事:
百姓:就是有名的医生多去几个地方坐诊,当然有好处了。
百姓:如果能到社区里去,如果能到比较基层的地方,那我们就方便了。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刘国恩则认为,医生多点执业,能引导人才合理流动,提高医务人员利用的效率,让百姓看病更加便捷,负担更小:
刘国恩:好的大夫,在保证他自己正常工作的前提下,他可以把自己的品牌、把自己的声誉通过多点执业的形式,让社区的老百姓能够获得一个比较安心的服务。
然而,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副院长郑军华,就直言不讳的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公立医院本身就存在着患者看病难的问题,医生资源紧张,本院工作都难以负荷,若医生再分流出去多点执业,会不会影响本院工作的开展:
郑军华:他们在自己医院本身的医疗工作是繁重的,如何把自己医院的医疗工作做好,对于院方来说,这是第一要求。
另外,医生多点执业,怎么上医疗责任险,目前也存在争议。眼下,医生在自己本单位行医,需要该医院给缴纳医责险。如果在民营医院多点执业,出了医疗事故谁来承担责任进行赔偿?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凡是在卫生局备案进行多点执业的医师,需要该多点执业的医疗机构缴纳医责险。然而,现状是民营医院对于多点执业的医生有的上医责险,有的就不上。这种情况下,一旦这位医生多点执业了,出了医疗事故还由本单位来承担损失这显然不合情理。因此,有专家指出,配套政策如何制定,是多点执业的一个难题,这比实现多点职业本身还要难以解决。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