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的医疗投资逻辑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15-12-25
在将自身定位于连接器的基础上,腾讯医疗投资或许秉持两条逻辑:其一是医疗行为主体的全覆盖,包括患者、医生和医院;其二是就医流程的全覆盖,包括诊前、诊中、诊后、康复甚至急救。与辉瑞制药、中国平安、君联资本联手后,医疗投资由开局向中局过渡。

在将自身定位于连接器的基础上,腾讯医疗投资或许秉持两条逻辑:其一是医疗行为主体的全覆盖,包括患者、医生和医院;其二是就医流程的全覆盖,包括诊前、诊中、诊后、康复甚至急救。与辉瑞制药、中国平安、君联资本联手后,医疗投资由开局向中局过渡。

“互联网与医疗健康领域有广泛的结合机会,比如在乌镇,中国首家互联网医院是我们投资的一个公司为其提供服务的。”12月17日,在乌镇举行的互联网大会上,腾讯CEO马化腾透露了其医疗投资案例——微医集团。

微医集团的前身叫挂号网,在今年9月获得腾讯投资后更名为微医集团,此轮投资由高瓴资本、高盛集团领投,复星、腾讯、国开金融等共同投资,总金额3.94亿美元,其中腾讯出资1.07亿美元。

马化腾所称为乌镇互联网医院提供服务的案例,是微医集团医生王建安为一位女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出了第一张互联网处方,业内将其看作历史节点性事件。

2014年9月,中国三大互联网企业BAT之一的腾讯宣布正式布局医疗健康领域,根据公开资料,截至目前腾讯共投资了丁香园、挂号网、卓健科技、医联、第一反应、妙手医生等六家互联网医疗公司。仅前四家公司的投资总额即超过2亿美元,平均每家超过3亿元人民币。

腾讯从未公开过医疗投资的战略布局,但从被投企业的特点和定位,不难一窥其医疗投资的两条逻辑主线:第一,医疗行为主体全覆盖,包括患者、医生、医院;第二,就医流程全覆盖,包括诊前、治疗、诊后、康复甚至急救。

从“全覆盖”的投资逻辑中不难看出,财大气粗的腾讯试图占领医疗行为涉及的各个环节并最终加以整合,这也呈现出中国BAT投资的鲜明特点。

在两条投资逻辑之上,腾讯将自身定位于连接器:一端连接合作伙伴,另一端连接海量用户。

这或许只是腾讯医疗投资的开局,接下来或将逐渐步入高峰。12月22日,腾讯与辉瑞制药、中国平安、君联资本宣布正式联手,制定了打造中国最佳医疗健康创新产业生态圈的目标,从而完成了互联网、资本、产业的全面结合。

可以预计,更多的互联网医疗细分领域中数一数二的企业仍将获得腾讯投资,由于其医疗投资的战略思路和定位基本成型,与被投企业的谈判时间也会较为“神速”。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腾讯鲜有互联网药品及健康保险企业的投资。

不过,互联网医疗也将面临传统医疗壁垒及盈利模式缺失等问题,改变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企鹅,在改变就医方式的道路上,或许并非一帆风顺。

开局:

| 大手笔投资六家互联网医疗

2015年11月末,马化腾与三位互联网医疗创始人的照片在微信中疯传,这三位分别为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卓健科技创始人尉建锋,以及医联创始人王仕锐。

这是腾讯组织的一场闭门医疗沙龙流出的照片,除上述三位外,出席沙龙的互联网医疗创始人还包括微医集团廖杰远、第一反应陆乐和妙手医生何涛。六家公司均获得了腾讯的大手笔投资。

腾讯进入互联网医疗行业仅有一年,2014年9月2日,丁香园宣布获得腾讯战略投资,投资规模7000万美元,腾讯方面称“此举也意味着公司正式布局医疗健康领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截至今年9月,获得腾讯投资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共计六家,平均投资额过亿。

六家企业各有侧重又相互交叉。

第一个获得腾讯投资的互联网医疗公司丁香园已有15年历史,李天天将丁香园定位于企业与医生沟通、信息流通的桥梁;权威医疗信息源;以及线下医患的“熟客”关系。

之所以可获得腾讯投资,“缘于我们通过互联网积累了中国最多的医生资源,并扮演了垂直医疗体系中医生、患者、其他利益诉求的连接器功能。”李天天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

据李天天称,“丁香园已实现了规模化的盈利,这在互联网医疗企业里非常少见。”

而丁香园决定接纳腾讯投资的原因,在李天天看来,“腾讯的投资不仅力度和体量大,更能在业务上提供很多支持,包括微信、管理层上的,有战略投资者的味道。”

相较于拥有大量医生资源的丁香园,挂号网即微医集团则重在患者的就医流程和管理。微医集团成立于2010年,据称前身挂号网已与27个省1900多家重点医院建立了信息系统连接。

5年来,微医集团通过互联网将医院窗口外移至手机,优化就医流程;试图借助APP实现分级诊疗;以及建设互联网医院。

融资后,廖杰远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了其使用计划,“投资3亿美元建设全国互联网分级诊疗平台,投资1.5亿美元在全国与优秀的医疗机构共建五个区域手术中心,为1.1亿用户提供线上线下闭链的医疗及健康服务。”

第三家企业卓健科技的强项则是连接医院端,公司成立于2011年,创始人尉建锋同时担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医生,目前其核心产品为“掌上医院”。

“掌上医院”并非尉建锋的创业初衷,卓健科技一开始从患者端入手,后来才转向了医院端。

“今年年初,”掌上医院“推出了4.0版本,它可以把一些协作医院对接起来。比如与它协作的医院需要转诊,转诊的病人信息需要手续确认,可以通过移动化的方式实现,同时把远程病理、远程影像、远程B超,这些与诊疗密切相关的业务,都整合到手机app客户端,能够与医院内部的HIS做一个完美的配合。”尉建锋说。

医联是腾讯在今年9月刚刚完成的投资项目,与其他几家公司不同,医联不涉及诊疗过程,而是更加专注医生群体之间的交流需求。

“我们的切入点相对较轻,主要做医生的学术交流,帮他们做社交、人脉圈子,讨论病历,问答社区。”王仕锐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也是口腔医学博士。

事实上,医联与丁香园的部分功能重合,但在王仕锐看来,“丁香园更像是医疗界的门户网站,偏重社区;医联要做的是社交平台,社交更强调关系链。”据称,医联目前拥有近10万实名认证医生。

与上述四家“名气较大”的互联网医疗公司相比,腾讯投资的妙手医生和第一反应就显得低调多了,甚至在百度搜索时只能看到官网信息。

其中,妙手医生的切入点是诊疗之后。创始人何涛曾是华润健一网的CEO,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现在所创办的“妙手医生是一个医患诊后管理平台。患者离开医院后,医生在妙手平台上管理他们的康复进度及合理用药;同时,我们也提供本地化的医保刷卡及药品配送服务。”

第一反应则将重点放在急救,这与创始人陆乐的一项爱好有关。据悉,陆乐是户外爱好者和美国心脏协会AHA急救导师,第一反应起初也并非商业组织。

陆乐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们不是一个标准的商业公司,一开始是作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启动的。”他提到了两组数据,在中国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日常发生致命性疾病,如心脏停止跳动,心肌梗塞,救活率低于1%;“在马拉松比赛中也是一样,救活率同样低于1%。”

由此,第一反应做的是救护车到达前的急救行为,培养急救志愿者,再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专业的急救。“我们今年七月份拿到两家战略投资机构的融资,现已开始商业运行。”

腾讯方面称,第一反应是腾讯史上投资最快的项目,内部过会时,项目视频只播了10分钟,腾讯团队就一致通过。大家的判断是:“财务回报总会有的,但生命远高于一切。”

| 全覆盖:医疗投资的两条逻辑和一个定位

腾讯医疗投资有没有逻辑和战略?对于这一问题,腾讯方面从未向外界透露过。“涉及某个行业的布局、战略和具体项目,暂时没有要向媒体公布的内容。”腾讯公关部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但从尉建锋接受投资的细节中或可知晓腾讯具有较为明确的战略布局。

据悉,尉建锋本来没想要腾讯的投资,他在与某杭州背景大型基金签约前夜,被腾讯成功“截和”。据尉建锋称,双方见面时,腾讯清晰摆出了在移动医疗领域的战略布局意图,只用了20分钟即敲定合作事宜。

事实上,从腾讯一年来投资的六家互联网医疗公司的定位和特点,可以一窥其医疗投资的两条逻辑。

其一是医疗行为主体的全覆盖,包括患者、医生和医院。

微医集团从挂号入手,粘附了大量患者;丁香园和医联分别创建了医生服务平台和医生社交圈子;卓健科技则以“掌上医院”为载体定位医院端。

尉建锋佐证了这一说法,“腾讯给卓健的定位就是医院,丁香园是基于医生,挂号网是基于患者,我接受这样的定位,认可他们的投资逻辑。”他说,“我们会向微信等连接方面倾斜,腾讯可能也会额外给我们一些政策、入口方面的支持,与原有平台对接。”

中信产业基金副总裁何风志对于腾讯投资的宏观布局也表示,挂号网从医患关系入手,丁香园从医生入手,未来都有可能成为医疗健康领域的巨头。各自切入的方式不同,药、医生、医患关系,从不同角度往一个目标去努力。何风志是该基因资深的医疗投资负责人。

腾讯投资医疗行业的第二个逻辑是就医流程的全覆盖,包括诊前、诊中、诊后、康复甚至急救。这一点也可从被投企业的重点业务看出。

微医集团涉及挂号、缴费、检验、导诊等就医的前端环节;丁香园计划在线下建立“丁香诊所”、微医集团计划实施互联网医院、卓健科技立足医院端,三者均涉足诊中的治疗环节;妙手医生主要做患者的诊后管理和康复、合理用药等;第一反应则从诊前急救切入。

王仕锐解释说,对患者来讲,医疗环节通常有咨询、挂号、导诊/分流、确诊、用药、手术、康复、随诊和数据挖掘等步骤。现在看来,腾讯在这些环节上都有陆续出手。

在投资六家公司后,据悉,腾讯有意将他们整合,今年11月末的沙龙被业内解读为整合的开始。

“之前这些老板们可能不会深入交流,现在同一个投资人的话会增进沟通。腾讯有可能期待这些企业有一些合作从而形成闭环,腾讯更多是作为信息沟通的渠道。”何风志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但在他看来,整合并非简单地聚会、沙龙就可以完成,“也不一定能很快地整合在一起,先占了山头再说。”

王仕锐的感受印证了何风志的说法,“医联在现阶段还没有与腾讯合作,我们是医生专属的实名社区,需要纯净的氛围去发展出想要的内容和业务。”

| 中局:2016年或由开局向中局过渡

腾讯的医疗布局远不止六家互联网医疗公司可以囊括。

2015年12月22日,腾讯与辉瑞制药、中国平安、君联资本宣布正式联手,制定了打造中国最佳医疗健康创新产业生态圈的目标。前三者位列世界500强,君联资本已投资了40多个医疗健康项目。

在此背景下,腾讯更加明确了自身的医疗投资战略,“以互联网医疗为主,做医疗行业的连接器。”

连接器的一端是合作伙伴,另一端是海量用户。对于定位连接器的原因,腾讯负责人表示:“腾讯是互联网公司,不擅长医疗科技,所以希望促进整个生态的连接,提供土壤,让比我们专业、有能力的伙伴发挥创意,服务更多人。”

事实上,腾讯连接器的定位也可从其占股比例看出,据何风志说,腾讯在所投企业中“现在都是小股东,不是控股”。

而针对创业企业,腾讯将提供精准流量扶持、融资机会探讨、3-6个月免费办公场地等支持。

四家顶级机构的合作实际上完成了互联网、资本、产业的全面结合。据悉,辉瑞将开放除疾病管理外更多领域的合作机会,包括医生社区、大数据、临床研究和药品器械联合应用等;中国平安除投资互联网医疗外,还将投资生物技术、医疗服务、器械、诊所等;君联资本将把项目与自身40多个投资企业连接,并提供联想之星的培训和天使投资。

不过,在使用互联网改造就医或提升医疗效率的路途上,其面临的风险也不容小觑。

在智慧医疗创新平台百川医汇创始人王运霞看来,“医疗是一个封闭的行业,远离真正的市场。BAT走在市场最前沿的,本质基因上没法融合。”

出身传统医疗行业的尉建锋也表示,现在的“互联网+医疗,没有太多涉及核心业务。要打破原先的格局,没有那么快速和简单。”

澳银资本投资总监王毅更进一步解释了进入医疗行业的壁垒。“医疗本身具有很强的技术含量,专业技术壁垒不可能打破;监管体制都是成体系的,政策、监管壁垒的存在也是为了保障患者和行业从业人员的切身利益以及维系整个医疗活动的基础规则。

除传统格局的稳固外,互联网医疗普遍面临盈利模式的纠结。

截至目前,绝大多数互联网医疗项目处于烧钱期,上述接受采访的企业大多称,盈利、变现是一个过程,即使个别盈利项目如丁香园也仍在探索中。

“在服务好需求方以后再回头看是不是有效、能不能商业化,规模能有多大。”李天天说。

0
-1
收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