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移动医疗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28.4亿元,预计到2017 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元,达到125.3亿元。尽管移动医疗发展潜力巨大,然而盈利模式一直不清晰,不断被质疑只是“镜花水月一场梦”,那么移动医疗到底该如何破蛹成蝶,成为医疗行业真正的风口?
从融资热到资本寒冬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移动医疗企业融资案例共计80余起,这个数据是过去5年里该领域所有融资案例数量总和的近3倍,而总融资额接近7亿美元,比前4年的总和还多一倍,移动医疗前期可谓一路高歌猛进。
然而进入2015年下半年以后,移动医疗投资明显遇冷,前不久,网上一篇有关“春雨医生倒闭”的传言在业内风声四起,虽然后来“被倒闭”的春雨医生也发急文反驳,但还是免不了众多业内人士对移动医疗前景的担忧。
一方面,对患者来说,移动挂号确实解决了排队、挂号、收取医疗报告等问题,但在看病方面,还是需要回归到医院排队就诊,没有本质上的改变;对医院来说,缺少优质的医疗资源,这是移动医疗难以改变的。
另外,互联网医疗目前还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盈利模式,目前移动大多数移动医疗都处在探索阶段,靠的是资本融资的钱,真正盈利的恐怕寥寥无几,加上大量涌入的创业者都没有核心的技术,很多模式都是复制大平台,同质化项目太多,商业模式雷同,出现的泡沫也多,而通过“烧钱”来培养市场的做法,让行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
“但从整个大环境来看,互联网巨头阿里和腾讯等公司也在积极布局移动医疗,而医疗作为刚需产业,移动互联网作为时代变革的产物,移动医疗领域还是很有前景的,只是在盲目投资以后,投资者会回归理性,变的更加谨慎,这对行业来说会消除一些不必要的泡沫,未必不是一种进步。”纵索科技负责人王总认为。
寻找有效模式创造突围
有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我国移动医疗风投总额接近8亿美元,全国移动医疗平台数量超过2000个。而在竞争的热潮中,一些中小创业企业由于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在资金链断裂的时候也随之倒闭,这对行业来说减缓了竞争上的压力,但同时也要面临新的压力,如何寻找有效的盈利模式来突围窘境。
从运营模式方面来说,目前只有线上线下资源相结合才能真正找到出路,也就是医疗O2O,向线下突围已经是移动医疗企业发展的一个趋势了,而在实力方面占尽优势的大佬则可以占领先机。
10月15日,阿里健康宣布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试点“滴滴医生”,用户打开滴滴APP后,通过点击呼叫医生发出请求,等医生确认信息后,乘坐带有“滴滴医生”车贴的滴滴专车上门服务。
依靠保险公司海量用户的“平安好医生”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2014年,平安在线下重点布局了医师团队,利用集团的品牌和大量的客户资源,为保险客户提供更好的收费服务。
从盈利的模式方面来说,健康险是一个盈利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超过200万的健康险用户,未来以家庭为单位提供的健康管理如慢性疾病随访、医疗保障等服务,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机会,在看病方面,移动医疗虽然不能完全代替医院,但在医生和病患之间还有很多服务相关的产品有待挖掘,例如打造医患长久联系的平台,患者通过平台可随时预约医生,并获得医疗相关知识,而医生跟踪患者病情,也是对自身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
另外,合理的资源匹配也是未来移动医疗需要着重发展的一个方向。目前对医院来说难找到优质的医生,对患者来说,优质医生难以通过医院或者平台得到合理的匹配,因此移动医疗平台应该更注重“匹配”本身,即患者把病情等报告提交给平台,平台上的医院除了有大医院也应该有中小医院,只要是优质的医生,都可以公平的根据“对症”、“就近”的原则与病患匹配,解决医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