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挫折”并未浇灭资本投资医药电商的热情。7月24日,药企广州享康科技有限公司电商平台享康商城获得A轮5000万融资,而在14日,上市药企康恩贝也宣布,3.2亿元投资医药电商平台“可得网”……不论是亏损、高管换人还是政策放开悬而未决,“烧钱”投资医药电商仍高温不断。
在传统药企眼中,互联网将成为药企新流通渠道及利润新增长点,提前跑马圈地已成行业现状,在行业人士看来,医药电商这块“金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
现状:
半年内新增76家医药电商
“做药不触‘网’,你都不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这既是戏言,大部分医药界人士对互联网目前态度。除享康科技及康恩贝外,一心堂、上海医药、广药集团及神威药业等药企通过合作、增资或收购的形式进入医药电商,而在传统药企加码的刺激下,纯医药电商平台如七乐康、壹药网、药给力及快方送药等均顺利融资。
庞大的资本促使医药电商企业激增。据国家食药监总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429家企业拥有相关部门发放的《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书》,相比2013年的353家增长76家,增幅高达21.53%,而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发生在医药电商领域的重要融资事件已有7起,融资金额至少在9.7亿元以上。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烧钱触网成传统药企进军互联网的敲门砖,对此,贝壳社联合创始人范志强认为,由于传统药企不具备互联网方面的“基因”,因此投资或收购互联网电商平台是目前较为快速接入互联网的方式,而对于目前医药电商平台,融资是目前实现流量“变现”的最快方法,在需求的促使下,药企和医药电商平台也“一拍即合”。
“医药电商是药企达成药物销售的新渠道以及数字化营销的新手段,对于没有互联网经验的传统药企而言,其最大优势就是产业基础、资金和广泛的线下资源,面对未来有可能带来的高额回报,药企都很愿意将资本投入到互联网中。”范志强说。
问题:巨额投资“烧钱”盈利慢
巨额投资来“跑马圈地”,这是目前药企进军医药电商领域的现象。然而,在投资的热情背后,医药电商目前的“短板”也开始显现。在资本的蜂拥投入下,亏损成了投资方与医药电商平台面临的首要问题。
目前我国医药电商整体净利润仅有15%,远低于娱乐、服饰、装修等其他电商行业,而平台建设、物流仓储、药品进销存系统及药师配备是医药电商最“烧钱”的部分,可是高额的成本投入但低产出,既拉低了医药电商的盈利能力,也让部分医药电商高管“看不到未来而宣布离职”(相关报道详见本报7月14日报道)。
不过,抱着“对未来的憧憬”,部分药企和电商巨头加码医药电商的势头仍然强劲,如亏损近1.01亿港元(约合8000万人民币)的阿里健康宣布,将斥资在7月上旬拟以194.48亿港元收购在线医药业务;而太安堂旗下的康爱多在线药房,2014年净利润仅为51.2万元人民币,但在今年6月太安堂发布公告称拟将康爱多在新三板挂牌。
对此,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上市公司高管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看似“入不敷出”的巨额投资主要医药电商的硬件建设,其实最主要的就是为了收集用户和产品线上销售的大数据,也是为网售处方药放开作准备,在未来有可能的高额回报下,短期内"烧钱"并不是问题。
预测:
政策放开仍难盈利
虽然在上述高管看来短期内烧钱“并不是问题”,但政策制约也是医药电商发展的瓶颈,其中医保报销接入也是目前制约医药电商的政策瓶颈。
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医保管理体制较为复杂,包括城镇居民、新农合、大病医保、公费医疗等多种形式,有省、市、县三级不同的管理权限,不同地区报销标准和管理流程也不尽相同,要在大范围的实现医保报销对接难度较大。
而此前呼声甚高的“网售处方药解禁”随着其停滞也让业界“冷静下来”,有业内人士分析,因为政策放开的红利已被提前消化,就算政策落地,也未必能短期弥补前期烧钱所带来的亏损。
北京鼎臣医药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表示,即便是短期内放开网售处方药,但有可能前期放开的品种并不会太多,最有可能放开的可能是接近OTC(非处方药)的处方药品种,这些品种实际上是市场上竞争非常激烈的产品,仿制品种多且盈利能力有限。
“这些品种在传统渠道如药房、医院等都有销售,因此医药电商以这类型产品作为突破口是很难实现盈利的。”史立臣表示,真正有盈利点的药物为各种重大疾病的原研药和新药,而这些药物基本上是走医院渠道进行流通销售,而这些药品在短期内接入医药电商是比较难以实现。
“另外,医药电商的仓储和冷链配送能力是目前需要解决的硬件,按照现有标准,不同药品保存和运输温度要求不一样,因此这一定程度上也影响药品放开的品种。”史立臣说。
三七价格小幅回暖
经历过接连价格见底后,三七的价格出现小幅“回暖”。近期,记者通过相关途径获悉,经历“严寒”后,三七价格与销量出现短暂回暖。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三七市场短暂回暖与药企的大量收购有关,而在终端市场,三七依然是“有价无市”。
近日,记者走访广州中药材集散地清平药材市场发现,在经历了前段时间的下滑见底后,部分药材店的价格出现了短暂回升,以60头三七为例,5月份价格为130~160元,现在普遍回升至170元左右;而25头三七价格也小幅上调,售价也在260元左右。不过据部分商户表示,价格虽然回升,但部分5月前的三七仍处滞销状态,为防止价格再度下滑,因此今年新产的“春七”并没有过多进货。
根据中药材天地网提供最新数据显示,相比两个月前的2894.74点,三七价格指数回升至3289.47点,回升幅度将近100点,但仍未达到今年3月最高的3815.79点。而价格回升的原因,有业内人士表示,实际上与药企广泛收购今年“春七”有关。
据了解,全国用三七作为原料的中成药品种超300多个,几乎涵盖所有的中药制药企业。如众生药业等企业生产的知名中药都以三七为原料,三七跌价让企业获得抄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