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强合作共同发展

作者:姚远 发布时间:2015-05-27
2015年4月20日,华兰生物携手赛多利斯中国在华兰生物医药产业园举行了细胞培养联合实验室成立暨揭牌仪式

2015年4月20日,华兰生物携手赛多利斯中国在华兰生物医药产业园举行了“细胞培养联合实验室”成立暨揭牌仪式——本次仪式由华兰生物安康董事长与赛多利斯亚太区高级副总裁Joerg Lindenblatt博士共同出席并签署合作协议,这标志着华兰生物与赛多利斯中国的合作进入了又一个崭新阶段。来自药明康德的李锦才博士、中信国健的倪宝富副院长、上海德斯特力生物技术的杨铸总监等业界代表及中国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和河南当地高校的各位领导共同出席了签约仪式。

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从事血液制品研发和生产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并首家通过血液制品行业的GMP认证。 作为国家定点大型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公司以雄厚的技术开发实力、领先的技术水平、一流的生产检测设备、科学规范的经营管理和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在全国同行业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公司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省、市级科技攻关项目,其中外科用冻干人纤维蛋白胶被列入国家863项目。华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河南省生物医药工程技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生物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共同基金及中国科学院的多个联合实验室的成立,为企业的高成长性和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几年来公司稳健管理,规范运作,凭借着技术优势,凸现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实力。通过近20年的发展,目前华兰生物拥有20余家全资控股子公司,总市值超过280亿元,是国内拥有产品品种最多、规格最全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血浆处理能力居国内乃至亚洲首位,主要财务指标连续多年高速增长,创造了生物制药企业高速发展的奇迹。


图1 华兰生物安康董事长(右)与赛多利斯亚太区高级副总裁Joerg Lindenblatt博士共同完成签约

打造顶级单抗产品生产线

2015年4月20日,华兰生物携手赛多利斯中国在华兰生物医药产业园举行了“细胞培养联合实验室”成立暨揭牌仪式。签约仪式结束后,华兰生物的副总经理马小伟先生与赛多利斯中国的销售总监王逢先生分别就国内单抗市场、企业发展战略等话题进行了说明。马副总指出,伴随着近几年国内单抗市场的迅速成长并日渐成熟,华兰生物作为在生物制品多个领域建树颇多的行业领军企业之一,进军国内单抗市场是大势所趋。他同时提到赛多利斯中国与华兰生物携手近20年,合作内容涉及到血液制品及疫苗的研发、生产等多个领域及环节,对于华兰生物的产品安全、持续生产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与协助。之后,王逢总监也与大家分享了赛多利斯未来在中国的发展方向和战略,他提到自赛多利斯进驻中国市场以来,已与广大的中国生物制药企业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无论在上游工艺还是下游工艺方面赛多利斯都拥有着丰富的经验,赛多利斯非常高兴见证华兰生物进军国内单抗市场,在之后的合作中,赛多利斯也将积极利用自身在生物制药方面的经验一如既往地提供全面支持,不仅仅是在领先的产品技术方面,还将在工艺探讨、设计优化及全工艺的质控服务上,提供更为强大而有力的技术服务。


图2 赛多利斯Ambr 15微型生物反应器

提供有力支持

之后,赛多利斯上游技术应用专家杨威先生分享了赛多利斯最新的细胞培养技术,着重介绍了赛多利斯新成员ambr系列微型生物反应器系统。杨威先生指出,作为ambr家族的最新成员,ambr 250提供了一个100~250ml规模的高通量小试系统,可以并行控制12或者24个一次性生物反应器;高效优化关键工艺参数,可线性放大至台式搅拌型生物反应器规模。它为上游工艺开发提供了一个高效、高通量的缩小模型,实现了在实验室产量上质的飞跃。活动期间,参会嘉宾还一起参观了联合实验室,并着重了解了联合实验室的最大亮点——ambr 15微型生物反应器。ambr 15系统具有更高的通量,可同时并行控制24或48个一次性生物反应器,其在细胞系筛选和细胞培养工艺开发及优化阶段具备诸多优势。华兰生物期待它为细胞培养工艺开发所带来的实质性改变。

作为全球著名的生物制药工艺完整解决方案提供商,赛多利斯一直致力于为全球生物制药行业的药物开发及生产提供安全、及时和经济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本次华兰生物携手赛多利斯中国共建细胞培养联合实验室,无疑为双方的深度合作掀开了新的篇章,我们有理由相信无论对于华兰生物还是赛多利斯中国,本次的强强合作必将带来双方的共同发展,为促进中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访华兰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安文琪博士及赛多利斯中国市场经理任雪芸女士

?这次成立细胞培养联合实验室的主要功能及作用?

安文琪:这一次与赛多利斯公司合作成立实验室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在下游产品开发过程中产生出的一系列问题,作用主要是为了优化单抗培养的过程并力求降低成本。


图3 华兰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安文琪博士(右)及赛多利斯中国市场经理任雪芸女士接受本刊采访

?促成华兰生物与赛多利斯合作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任雪芸:首先,赛多利斯作为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完整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同时也是目前市场上唯一一家可以同时提供重复使用和一次性生物小规模到大规模全线生物反应器的供应商,可以根据用户的项目的不同表达量、处于不同阶段等具体实际需求,为其提供不同类型的相关上游工艺解决方案。随着英国TAP公司的并购以及产品的整合,高通量小规模微型生物反应器Ambr系统已正式成为赛多利斯上游技术产品线的重要技术力量,该系统主要用于高通量细胞克隆筛选、培养基筛选以及细胞培养工艺开发和优化,利用这个工具,上游工艺的工程师便可以充分利用DoE去实施一系列实验设计方案,快速高效的筛选高品质的克隆,并有效的在小体积规模的罐体中进行各项关键工艺参数的优化,为后续快速成功的工艺放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依据。

此次,华兰生物选择了一系列赛多利斯上游细胞培养产品,除了高通量微型生物反应器Ambr 15作为细胞培养平台主力外,还有数台用于工艺摸索和开发的台式生物反应器Biostat B、用于种子罐培养的一次性摇晃式生物反应器Biostat RM、用于工艺放大中试生产的一次性搅拌式生物反应器Biostat STR等,当然还有赛多利斯传统不锈钢生物反应器Biostat C plus和D-DCU,这一系列细胞培养反应器的有机组合将成为华兰生物单抗项目快速有效推进的强劲助力。

安文琪:从华兰生物的角度,首先我们认为赛多利斯是一家非常专业的公司,虽然其提供的产品范围非常宽泛,但是在不锈钢生物反应器方面的研发及应用上具有非常充足的经验,而且赛多利斯拥有一支非常专业的团队,从设备的设计,到制造,再到后期的使用以及售后服务,都非常能够令客户满意。这些经验是逐渐积累起来的,是不可复制的。华兰生物一直以来保持着与赛多利斯的紧密合作,特别是在细胞培养这个领域,合作非常深入,从细胞筛选、培养,到小试、中试阶段所涉及到的设备我们都有用到,这其中必然少不了双方的沟通,通过长期的交流合作,使我们一次次地感觉到赛多利斯公司的专业程度。所以,促成这次合作的主要原因可以总结为两方面,一个是赛多利斯的专业性,另一个是经过长期合作双方建立起来相互信任的双赢模式。

?这次合作成立的实验室主要用于单抗产品的开发及生产,华兰生物在血液制品及疫苗领域已经做得很好,为何现在决定进军单抗市场?

安文琪:首先,华兰生物则是一家专注于人用生物药品的公司。而说到生物制品领域的单抗药品,目前从国际市场上看,其规模是排在第一位的,而且这种趋势还在不断地延续,每年递增速度都保持在30%~40%,甚至更高。而从目前国内的现状来看,单抗药品领域还属于一个急需填补的状态,发展速度落后于发达国家很多,这里面有很多原因,比如起步时间较晚、专利被国外厂商率先取得等,这样便形成了技术壁垒,制约了发展。如今,随着国内药厂在技术上的日臻成熟,另外国际上很多药品的专利保护期即将结束,相信中国的单抗市场将迎来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华兰生物的产品目前分为3个板块,第一类是血液提取类产品,这是一类在国内发展很长时间的产品,市场也已经相对比较成熟;第二类是疫苗类产品,主要专注于预防类产品,这类产品目前来看已经遇到了瓶颈期,急需突破;第三类就是单抗类产品,这是一个具有很大成长潜质的板块,属于高端类产品,利润率很高。这3类产品共同成为华兰生物继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华兰生物对于新技术的接受意识一直比较超前。那么这一次公司是基于怎样的考虑在联合实验中引入ambr 15并将其作为重点使用的设备?

安文琪:在细胞筛选这个过程中,就像是挑选种子,只有挑到了一个好种子,才能得到好果实。但细胞筛选的这个过程非常漫长,如果仅凭人工筛选,那么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而ambr 15通过其全自动的筛选功能在这方面可以起到加速筛选的作用,后期还可以继续进行培养基的优化、成分优化、相互比较等,整个过程都是非常迅速的。因此,使用此设备可以令这个项目尽快地推动,使产品能够尽快上市,并抢得市场先机。

?这次成功合作后,赛多利斯为华兰生物提供哪些产品,从哪些方面保障华兰生物产品的质量稳定?

任雪芸:在华兰生物开始决定单抗厂房的筹建开始,赛多利斯就作为从上游到下游完整解决方案的重要合作伙伴参与,从开始的技术咨询,到后来的概念设计、工程设计、工艺设备的产生、现场的安装调试等提供全面的产品和技术服务,以惊人的15个月时间完成了整个单抗厂房的筹建。

?药物审批制度是目前国内新药研发上市面临的一个问题,两位对于这个问题有没有一些好的建议?

安文琪:这个问题确实是中国制药市场急需解决的,特别是目前这个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如果能够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那么整个行业也将共同受益。目前来看,包括几次人大会议中代表们的提议,业界内的呼吁等等,这个话题也正在被越来越多地关注。首先,我认为这个问题不能够通过简单地增加人员配备来解决,因为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相对于速度,药品的质量更加重要,毕竟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上市的药品发生问题,所以审批的人员一定要专业。另外,目前一种新药的申报费用非常低,而审批人员工作量则非常大,这确实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么作为企业,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提供更多真实数据来证明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性。至于这个问题到底能不能解决,我想这并不是哪个企业、哪个人可以决定,还需要全行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任雪芸:目前国内这方面的相关法规的确还并不是很完善,特别是生物类似药相关的,2014 年年底国家有关部门也是刚刚发布了生物类似药物相关的指导原则,但对于如何有效的实施还是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目前对于生物类似药的审批在国内也是一个极具争论性的热点话题。当然,我们国家有关部门也正在积极地做工作,力求能够借助国外先进的经验、行业领域的专家等资源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制定出更详细、更完善并更具实施性的法规指南,以缓解目前的审批压力。

0
-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