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首次将“社会办医”、“分级诊疗”列为独立的改革措施,继续强调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医保体系健全”。不过,在成绩和重点工作背后,保障药品供应的医药企业将面临更大压力:
六组数据说明成绩
2014年,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扩大到1300多个,实现12省全覆盖;试点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5%以上。截至2014年底,全国66%的县(市)取消了药品加成。
2014年,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数达到43.9万所,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的45%,非公立医疗机构门诊量占全国门诊总量的22.3%。
2014年,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1587.2亿元,同比增长41.3%;100多家保险公司备案销售的健康险共2300余种。
2015年,国家发布了530种低价药品清单。在此清单上,已有30个省份公布了省级低价药品清单,平均每个省份新增213个品种。
2014年,CFDA对8个省份10个药品批发企业开展飞行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2014年,以乡(镇)为单位,全国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总体保持在90%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人数分别达到8503万和2466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到65%以上。
重点任务列表许了谁一个美好未来?
在保障药品供应和质量安全以及推进药品价格改革问题上,2015年的重点任务点名“国产高值耗材”、“连锁药店”、“儿童药”、“罕见病用药”、“创新药物和器械”,与它们的美好前景对比的是,拥有部分专利药、独家产品等等药品器械企业将面临更加不确定的未来。
1. 落实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办法。 各地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号),抓紧制订本省(区、市)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实施方案,全面启动新一轮药品采购。允许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以市为单位在省级药品采购平台上自行采购。高值医用耗材必须通过省级集中采购平台进行阳光采购,网上公开交易。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鼓励采购国产高值医用耗材。加强药品供应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全面启动药品集中采购平台规范化建设,实现互联互通。(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负责)
2. 深化药品生产流通领域改革。 推动医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医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药品零售企业连锁经营。采取多种方式推动医药分开。制订出台推进药品流通领域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推动形成全国统一市场,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和流通效率,努力构建经营规范、竞争有序、服务高效的药品流通新秩序。(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卫生计生委、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分别负责)
3. 积极推进药品价格改革。 制订推进药品价格改革的指导性文件。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并与药品集中采购、医保支付方式等改革政策衔接。对部分药品建立价格谈判机制,参考香港、澳门、台湾等地药品价格,通过谈判降低部分专利药品、独家生产药品价格。(发展改革委、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
4. 保障药品供应配送。 提高基层特别是农村和边远地区药品配送能力,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推进县乡村一体化配送,提高采购配送集中度。对配送不及时、影响临床用药和拒绝提供偏远地区配送服务的企业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取消其中标资格。组织做好定点生产药品的使用工作。进一步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和预警机制。加快制订儿童用药的鼓励扶持政策,探索部分罕见病用药供应保障措施。推进医疗信息系统与国家药品电子监管系统对接。(卫生计生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中医药局分别负责)
5. 完善创新药和医疗器械评审制度。 完善优先评审技术要求,实施有利于创新的药品、医疗器械特殊审批程序。加强技术审评能力建设,提高审评审批透明度。控制供大于求药品审批。推进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提高仿制药质量。推动实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鼓励创新药和临床急需品种的上市。根据医疗器械监管情况,借鉴国际监管经验,完善医疗器械分类工作和注册审评审批要求。(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卫生计生委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