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红利助西药类领跑增长榜

发布时间:2014-11-28
受外需改善、原料药供应减少、价格上涨和国家各部委陆续采取一系列支持外贸稳定增长措施的影响,2014年前3季度,我国西药类商品外贸形势喜人,进出口总额达430.26亿美元,同比增长12.73%,分别高于我国外贸整体和医药外贸增速9.4和3.0个百分点。

受外需改善、原料药供应减少、价格上涨和国家各部委陆续采取一系列支持外贸稳定增长措施的影响,2014年前3季度,我国西药类商品外贸形势喜人,进出口总额达430.26亿美元,同比增长12.73%,分别高于我国外贸整体和医药外贸增速9.4和3.0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为233.61亿美元,同比增长7.88%,高于医药出口增速1.3个百分点;进口额为196.65亿美元,同比增长19.09%,高于医药进口增速5.2个百分点;进出口增幅相对去年均有明显回升。

西药大类中的原料药、西成药、生化药三大细分品类的外贸增长率均领跑我国医药类商品外贸增长榜单,也为我国年内实现7.5%的外贸增长目标作出了贡献。

{出口} 形势好转促外需改善

2014年,世界经济仍然处于温和复苏轨道。从上半年情况看,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势头加快,新兴经济体资本流入有所增加。但全球经济仍处于动荡之中,存在不稳定因素。

均价止跌反弹

2014年前3季度,我国出口西药类商品575.7万吨,同比增长5.63%,延续了近年来的出口数量增长势头。出口均价止跌反弹,2.13%的同比增幅是国际竞争形势好转和外需改善的体现。

从出口市场上看,我国西药类商品对亚欧传统市场的出口依然稳健并保持优势,出口额合计占据我国西药总出口额的72.5%,出口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1.57%和6.14%;对北美洲和大洋洲的出口表现较差,分别同比增长2.52%和1.16%;对拉丁美洲、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出口表现中规中矩,分别同比增长6.15%和6.45%。

从出口国别上看,我国前3季度共向195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西药类商品。印度排名榜首,我国对其出口西药类产品33.15亿美元,同比增长14.49%,增幅也位居前列,这主要得益于印度对我国6-APA和拉米夫定等抗艾滋病原料药进口额分别大幅增长了35%和46%,金额均过亿美元。美国屈居第二,28.88亿美元的进口额比上不足比下有余,1.96%的同比增长率波澜不惊。在榜单中排名3~10名的第二梯队国家——日本、荷兰、巴西、西班牙、比利时五国,从我国进口西药类商品的金额均有两位数的同比增幅,德国、韩国、意大利则仅有稍微增长。

大宗原料药状况逆转

2014年前3季度,我国共有9900家企业经营西药类商品出口业务,比去年同期增加348家,反映了当前我国医药出口活跃的现状。民营企业依然是我国西药类商品出口的主力军,127.79亿美元的出口额使其占据我国西药出口55%的份额,10.59%的同比增长率更是维持西药出口增长的支柱。相对而言,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的西药出口活力减退,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17%和6.96%。

在我国西药类商品出口企业榜单中,上海怡世翔物流、浙江省医保、通辽梅花生物、华海药业、浙江化工、浙江新和成、珠海联邦制药、浙江横店普洛、潍坊英轩实业和海普瑞药业占据前10名。前3季度,浙江化工和浙江横店普洛出口业绩突出,出口额同比增幅分别达到60%和20%以上。

从出口结构来看,西药出口并没有太大变化,原料药的出口占比依然权重,192.83亿美元的出口额使其占据着西药出口82.5%的比重,表现出量价齐升的良好态势,出口数量和均价分别同比增长5.4%和2.6%。西成药和生化药分别出口21.52亿美元和19.26亿美元,占比相差不足1%。二者出口数量均有8%的同比增幅,但出口均价则表现迥异,西成药价格下跌2.72%,而生化药价格与去年同期持平。

从具体大类来看,维生素类、青霉素类、激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大宗原料药出口增势强劲,同比增幅均为两位数。有关制剂的出口形势也好转,其中青霉素和维生素类药品出口同比增幅分别达到26%和14%;蛋白胨衍生物、酶类、琼脂、重组人胰岛素等生化药产品出口形势也较好。

{进口} 庞大高端消费拉动市场

2014年前3季度,我国进口西药类商品数量同比增加13.26%,同时进口均价同比上涨5.14%,形势也是量价齐升。进口西药商品数量的大幅增加,说明我国存在着庞大的高端医药消费市场。

欧洲占据优势地位

我国进口的西药类商品依然主要来自欧洲,64.92%的进口额占比仍在不断加大,显示了其在我国西药进口中的优势地位愈发牢固,20.83%的进口额同比增幅,则显示出欧洲药企加大在华开拓力度。亚洲和北美洲位居其后,我国从两地区进口的西药类商品金额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6.42%和12.67%,虽是靓丽的两位数增幅,但仍拖了我国西药类商品进口额增长率的后腿。

欧洲国家在我国进口来源国榜单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在前10强中占据了8席,前20强中占据12席。其中德国对我国西药出口额以31.68亿美元勇拔头筹,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同比增长率达到24.48%,西成药是我国从德国进口额占比最大和同比增幅最大的西药品类,其占比和同比数值分别为54%和29%。瑞士、法国、意大利、爱尔兰对我国西药出口均超过10亿美元,同比增长率也均超过20%。仅美国和日本两国以非欧洲国家挤入前10强榜单,分列第2位和第6位,但我国从两国进口西药金额同比增长率仅为12%和15%,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对欧洲药品的青睐及欧洲药企开拓市场的力度加大。

西成药占进口额近半

2014年前3季度,我国从事西药进口业务的企业家数有所增加,6352家企业相对去年同期增加164家。企业类型中,3161家三资企业的西药进口额占比高达65%,阿斯利康、罗氏、辉瑞、诺和诺德、赛诺菲、拜耳等外资企业继续在进口业务中保持领先;民营企业以进口额同比增速23.5%而表现最突出;国有企业的进口同比增幅仅7.41%,进口份额处于下滑态势。

2014年前3季度,我国进口西药类商品的三大类别中,西成药占比最大,96.11亿美元的进口额使其几乎占据了西药进口的一半,在进口均价同比微增3.38%的情况下,进口数量同比增加17.26%,使西成药进口额同比增长21.22%,高于西药整体进口增速。原料药进口位列其后,进口额64.03亿美元,同比增长10.38%,进口数量同比增加13.11%,而进口均价则下跌2.41%。我国对生化药的需求增长最快,同比大增31.18%,使其进口额达到36.51亿美元,表现为量价齐升,增幅均超过13%。

{展望} 不确定因素难阻增长

今年5月8日,发改委印发了《关于改进低价药品价格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5月9日,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5月28日,药监局发布了《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6月5日,卫计委公布了《关于做好常用低价药品采购管理工作的通知》,此外,《药品管理法》修订在即,《食品药品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出台,《2015 版药典》初步收载药用辅料300 余种……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今年是医药政策大年。政策的暖风带来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由于我国当前医改逐步深化,医药研发创新能力不足,产业转型升级处于关键期,医药行业整体处于不均衡发展状态,环保、产能、能源供应、融资环境、国际市场竞争等多方面的困难凸显。多年来,医药工业高速增长的态势有所放缓,这从2013年医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7%,增速较2012年的14.5%有所回落可见一斑。随着“十三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相关工作提上日程,预计对医药工业经济增速的要求将调低。

化学原料药和制剂制造业是我国医药工业的主力军。化学仿制药正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预计到2015年,全球将有130只以上、总销售额超过千亿美元的药物陆续专利到期。但是,面对如此利好的消息,我国大部分药企仍停留在大宗原料药、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上,并在产能竞赛、价格战争上打得不可开交。不注重研发、粗放式的扩张发展使我国企业置身于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

然而,医药产业上的困境暂未对外贸事业造成太大影响。一方面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需求回暖;另一方面,国内环保压力加大,停产限产导致原料药供应量减少,国际供求关系被打破,原料药价格上涨;此外,上半年国家适时出台了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一系列措施,政策红利逐渐显现。在上述利好因素的拉动下,西药类产品外贸成绩单上出现了好成绩——进出口额、出口额、进口额三大增长率领跑我国医药外贸增长榜单。前3季度,西药类产品12.73%的外贸同比增长率让其完成全年7.5%的增长任务几无压力。

不过,进入第4季度后,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一方面,9月开始进入欧美西方国家的需求旺季,政策红利依然有效;另一方面,部分地区局势动荡加剧,世界经济仍存风险,印度等国与我国医药贸易摩擦不断,均对我国西药类产品的出口造成不良影响。预计全年我国西药类产品外贸进出口额将增长10%~15%。

0
-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