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规格、剂型较少 儿童用药别陷误区

发布时间:2014-11-18
孩子生病后,家长急于用药治疗,但有时候却适得其反。中国关工委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联合进行的“儿童安全用药大调查”显示,我国儿童不合理用药高达12%—32%。

孩子生病后,家长急于用药治疗,但有时候却适得其反。中国关工委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联合进行的“儿童安全用药大调查”显示,我国儿童不合理用药高达12%—32%;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2.9%,是成人的两倍。儿童不合理用药为何严重?记者调查发现,出现这个问题既有客观原因,也有家长往往凭经验用药等主观误区。

儿童用药规格不全、剂型较少,儿科医师缺口大

如果仔细查看药品说明书,会经常发现一些儿童药品的说明书中写着,“6岁以下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尚未明确”等类似条款。实际上,儿童用药规格不全、剂型较少,成为儿童不合理用药严重的一个客观原因。

“儿童药品临床试验缺乏受试者,这是全国甚至全世界都面临的难题。目前全国有7家儿童医院设有儿童临床试验基地,但从事的都是外围性测试,因为没有儿童受试者。”南京市儿童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黄薇薇坦言,医生和药师只好通过参考大量专业文献、测定血药浓度等方式保障儿童用药的安全、有效。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儿科主任孙新告诉记者,儿童用药规格不全、剂型少,造成临床上不得不将成人剂型、规格的药品分割后用于儿童,导致药效下降、剂量不准确、药物被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很多新药上市后缺乏有关儿科用药的药动学、药效学、安全性等方面的资料,药品说明书标注有儿童用法的较少,临床上凭经验用药、不依据说明书用药情况比较普遍。

“中国儿科专业医师的缺乏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孙新说,据中国医师协会资料,儿童占中国全部人口的20%,而目前中国仅有68所儿童专科医院以及25.8万张病床,病床数仅占全国病床总数的6.4%。若以发达国家为标准,中国至少还缺20万名儿科医师。

家长凭经验自行给药、错过服药时间、擅自增减药量等均应避免,即使医生开的药也要认真看药品说明书

除了客观上儿童用药规格不全、剂型少的原因外,家长科学用药常识的匮乏也是造成儿童不合理用药的一个原因。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医师邱玉芳表示,家长对儿童用药不够重视、太依赖自己的经验。“一些家长太忙,自认为是小毛小病就去药店买药解决。一方面药店的执业药师不一定24小时都在值班,另一方面他们大多数缺乏儿科用药经验,再则儿童病情变化较快,所以建议小孩看病还是应该到专科医院。”黄薇薇说。

记者了解到,自行用抗生素,滥用退热药、止痛药、止咳药、中成药等,都是比较常见的用药误区。黄薇薇对一个3岁小男孩的病情印象十分深刻。由于年龄小,孩子只会说肚子疼,家长就给他服用了止痛药。而孩子其实是急性阑尾炎,由于止痛药的掩盖,差一点就造成了肠穿孔。

“孩子得了支气管炎,服用了一天三次阿奇霉素之后,怎么肚子也开始不舒服了?”不久前,黄薇薇接待了一位前来咨询的幼儿家长。听到家长这样的询问,黄薇薇哭笑不得,“说明书上写得很清楚,一天只能吃一次。没看吗?”这样的情况,黄薇薇所在的门诊几乎每个月都会碰到好几例。

“这是很不明智的。”黄薇薇说,各种药的服用方式、药量、副作用都有所不同。有些药是泡腾片或者含化片,不应该吞服;有些则需要温水送服;有些帮助消化的药物需要饭前服用;而有些药物对胃肠道有刺激性作用,适宜饭后服用。再比如,抗生素类药物和微生态制剂同时服用,两者药效会相互降低,所以需要间隔1—2小时以上服用。孙新认为,家长买到药物之后应立即详细阅读说明书,即使是医生开的药也应当这样做。

孙新表示,某些家长在给孩子服药时执行“差不多主义”,服药时间和用药剂量随意性比较强,假如孩子错过了时间服药,下次就多吃一点……殊不知,药物剂量都是经过大量的实验验证,有严格的要求。用量过少达不到治疗效果,用量过大则会增加毒副作用,尤其肝肾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儿童,极易受到损害。

另外,儿童给药方式也应注意。因为孩子抗拒服药,有些家长就捏住孩子的鼻子强行灌药,这也不可取。在哭闹中,药液极易呛进孩子的气管中,甚至引起肺炎。因此,给儿童用药时一定要耐心,让孩子自行服药。婴儿可以用注射器或专门的给药器少量分次滴入孩子的口中。

给儿童用药应严遵医嘱,并选择好给药方法,儿童一般不需服补药

那么儿童应该怎样科学用药呢?邱玉芳建议,孩子生病,在用药上要严格遵照医嘱。此外,对说明书上的剂量、适应症、用药时间和次数等要特别留意,并注意观测身体的不良反应,如果出现要及时医治。一般情况下,用药3天,应及时复诊,并在医生指导下确定停药时间。

“家长要树立科学用药的态度,药品应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用药。使用前要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严格按照用法用量使用,同时注意查看药品有效期,药品买回来后要按贮存条件合理存放,防止潮湿、发霉,需冷藏储存的药品一定要放在2—8℃的温度空间内保存,以免影响药效。另外,家长也要学习一些基本的儿童用药常识。”黄薇薇说,“比如3岁以下幼儿用药要尽量使用儿童专用退烧药。”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儿科钱新宏副教授建议,要选择好给药方法。小儿疾病用药包括口服、注射、雾化吸入等方法,要根据小儿的年龄、疾病种类及病情选择给药途径和用药次数。小婴儿喂药时最好将小儿抱起或将头略抬高,以免呛咳时将药吐出。静脉治疗多在口服治疗效果不佳时使用。

“其次要计算好药物剂量。”钱新宏告诉记者,小儿用药剂量要以体重计算剂量。每日或每次需用量的公式是:每日(次)剂量=患儿体重(kg)×每日(次)每千克体重所需药量。抗生素等药物要按每日剂量计算,再分2—3次使用;退热、镇静药物等临时对症治疗用药,要按每次计算剂量。还要注意很多药物在儿童使用时有1日或1次最高限剂量,比如抗生素类、激素类、镇静止惊药物等。

市场上有不少针对孩子的补药。黄薇薇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如果孩子没有厌食或挑食,不需要特别服用补药。像是蜂王浆、人参等补药更适宜成人服用,儿童使用可能会导致雌激素增加、生长发育过早等。孙新表示,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来说,最重要的是营养均衡、加强锻炼及充足的睡眠,长期给正常孩子服用补药以及维生素等补剂,反而可能会造成药物过量而中毒。

0
-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