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价放开的冷静思考

发布时间:2014-11-10
近日,网络上和圈子里都在热议“药品价格将全部放开”,消息来源于10月27日召开的全国物价局长会议。其中,血液制品、专利药等四类药品拟于2014年年底前放开,医保目录内的药品价格放开的具体工作方案在2014年11月报国务院审批,2015年1月起实施。

近日,网络上和圈子里都在热议“药品价格将全部放开”,消息来源于10月27日召开的全国物价局长会议。其中,血液制品、专利药等四类药品拟于2014年年底前放开,医保目录内的药品价格放开的具体工作方案在2014年11月报国务院审批,2015年1月起实施。更有甚者,据第一财经报道,此前主管药品价格的发改委医药价格处的存废都面临不确定性,或许一是因为人去楼空,二是因为见好就收,三是因为无为而治。医药行业政策的制定者和研究者众说纷纭,给医药价格放开增添了不少积极的色彩,貌似医改会因此而走进新时代。

新闻热点热议了一周有余,“无忧招标”回归现实,仍然极其冷静地看待这一热点话题,观点有四: 1、发改委单方面放开药价不过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当年为什么要实行政府定价,横生出众多单独定价、优质优价的大品种?今年东窗事发,又想甩掉这个包袱,难道如今医药行业不关系国计民生了吗?先不讨论放开药价是否会利国利民,当从发改委这一举动就让人鄙夷。再说,发改委取消最高零售价,卫计委同意吗?会取消药品集中采购的限价和挂网价吗?人社部会同意吗?药价失去管制,导致部分药品价格上涨,试压于医保资金,谁来买单?例如大家熟知的人血白蛋白,由于政府定价过低,导致医院限量供应,患者只能去药店采购,一旦价格放开,医院销售价格肯定上涨,给医保支付带来压力。因此,如果没有多部委配套政策出台,一家之言不足为信。据了解,卫计委仍然会坚持药品集中采购,而且会沿用双信封的模式,限价势在必行,至于最高零售价,已经没有太多意义。说到裁撤医药价格处,那体制内的处长们(人虽然不在,但是编制还在)何处安放青春? 2、低价药政策并未给行业带来预期的惊喜。 三四个月前,大家都在关注低价药,似乎普药企业获得了凤凰涅槃的机遇。现在看来,除了个别的独家或者类独家品种,药品价格并不会上涨,利润空间也不会扩大。倒是因为政策的刺激,部分普药企业盲目地将部分未生产的品种重新启动生产线,导致产能增加,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要知道启动一条生产线不是很容易的,包装备案、稳定性试验、生产工艺核查、人员招聘等等,投资收益比例堪忧。受益的只是部分独家品种,可以适当提高药品价格,对老百姓有何好处?最近多个省份密集出台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配备比例的管理规定,仍在强调基本药物的主导地位,貌似很少提及低价药的使用比例。以药养医的体制注定低价药不会有市场放大的局面出现。 3、谁是药价下降的反对者? 首先是政府,药价下降意味在医药工业经济总量下降,意味着GDP下降,意味着经济衰退和收税下降,意味着政绩平平,房地产有泡沫,但政府仍然持续救市,医药产业有没有泡沫?其次是医疗卫生系统的既得利益者,高呼改革但是不采取积极行动,听起来有点像愚民政策;福建药品集中采购把血塞通、血栓通的注射剂型(包括注射剂和冻干注射剂)归为一组来竞价,因为业内专家都知道这几个品种的疗效是接近的,举这个例子是说明我们其他省份的主管部门并不是不知道其中的泡沫,而是不忍心刺破。再次是单独定价品种,如果招标继续而又不单独分组,该类品种的市场准入将会是个难题,他们当然不愿意价格放开,更不愿意药价下降。回过头来看,为什么在发达国家盛行的药品招标制度在我国行不通?为什么世界通用的基本药物制度在我国会走样?为什么现在又有人唱衰我们政策制定者正在讨论的医保支付基准价? 4、医药行业主管部门尚未形成合力。 卫计委的药品集中采购指导意见、人社部的医保支付(基准价、按病种预付)改革、发改委放开药品政府定价、国家药监局批准网售处方药、工信部十三五医药产业规划,等等,多个部委都在为医改寻路,这些政策深刻地影响着未来五到十年医药行业的发展。可是,各部委各自利益和立场不统一,如何统筹规划,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两天,大家又在讨论卫计委关于药品集中采购的指导意见,双信封将继续改良,并在非基药招标中推广,中标价格下降是趋势,与最高零售价有何干系?处方药网售,几乎可以跳过医药代表这一层,价格会不会比医院更低?如何报销?单纯地说医保支付基准价的制定,谁来制定?我想医疗卫生体系作为直接责任人,他们才知道哪些病大致需要多少钱,有哪些药品可供选择,但貌似现在支付基准价的制定并未沿此路径。 一言以蔽之,解铃还须系铃人,引入市场机制、监督机制、合作机制,保证行政公开透明、保证政策稳定持久,方能打破迷局。暂且不宜过度解读发改委放开药价的政策,仍需理性思考其政策背后的深意,谨慎研究对策。我们满怀期待。

0
-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