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然而,近日来,人参价格暴涨的同时,三七价格却持续走跌。
“业内预期,2018年三七的价格才有可能实现回暖。”卓创咨询网分析师张斌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目前市场上的三七已经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三七采购商之前是按季度备货,到现在的随时购买。
三七暴跌背后:不断扩展的产能
中药材行业有句话:“涨三年、跌三年、涨涨跌跌又三年。”在这涨跌的过程中,是市场供应和需求之间不断磨合的过程,也是游资囤货、出货的过程。在经历了价格的暴涨之后,今年三七的价格出现了腰斩。
10月9日,来自中药材天地网的消息显示,“三七,市场新货来货量较大,近期销售不畅,价格持续下滑,现120头在130元/公斤-140元/公斤之间,60头的180元/公斤-190元/公斤,该品目前各产地、市场货源充足,商家购货不积极,后期行情仍难以乐观。”
昨日,根据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三七价格指数从2013年10月8日的824点下滑至今年10月9日的248.84点,下滑比例达69%。
据了解,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和三七的价格走势和种植市场有关。2009年,三七价格一度暴涨,在2009年年底、2010年年初,即使是低等货三七一度达到了500元/公斤。此后,为了平复上涨的药材价格,发改委介入其中,给予种植三七的农户以补贴,价格稳步回落。意料之外的是,此后三七价格又重新回到上涨通道。据了解,2012年1月份大约是350元/公斤,3月份市场价格再次启动,从420元/公斤一路上涨,2013年涨到800元/公斤的历史高价。
在2009年价格大涨之后,部分地区纷纷扩大三七的种植。据媒体报道2013年,三七主产地——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的是30万亩,比2012年的15万亩增长一倍,创下历史新高。在种植面积扩大的同时,三七的产量也开始暴增。
据卓创资讯提供的信息,2009年,三七市场的供应量约为2000吨。2010年,该值升至3500吨。2011年,该值升至5000吨。2012年,该值达到6000吨以上。2013年,该值达到10000吨。2014年,据市场人士预测,三七产量将超过20000吨。而这远远超过了市场的需求。
三七传统的产新期是在每年的10月份,而一些种植户在产新期前就出售三七,更加大了三七的供应时长。“种植户的这种行为更加剧了三七价格的下跌。”一位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
而纵观三七产业链,最受伤的是三七的种植户。“采购商很容易脱身,大不了不做这个生意,去买卖别的药材。药企则根据市场价格采购,价格上涨时就大量备货;价格下跌时,就按照需求备货,“以前是按照季度、年度备货,现在是按照需求备货,随用随买。”
上市公司受益不均
不过,三七的暴跌行情对下游上市公司是利好。据一位行业分析人士向记者介绍,上市公司中,涉及三七的有中恒集团、天士力、昆明制药、云南白药、康美药业、白云山等公司。但不同的上市公司的受益程度也不一样。
三七是上市公司天士力主打产品复方丹参系列产品的原材料之一。天士力证券部相关人士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三七价格下滑,对公司产生利好,这是显而易见的。但其也表示,由于公司的复方丹参滴丸采取的是现代中药制法,三七作为原材料用量并不是很高。因此,虽然三七价格下跌会降低成本,但对公司的业绩不会产生特别大的影响。
此外,本报记者也采访了中恒集团。公司相关人士表示,三七价格一路下跌,公司为了保持存货平衡,会相应的采购三七。据其介绍,公司今年上半年采购三七量同比增长30%。但对公司业绩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公司并没有进行测算。
一位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随着三七的价格走跌,一度跌至150元/公斤至180元/公斤的低点,但交易量并没有随之增长。“这或是反映了市场的一种预期。”分析人士指出,“按照目前的产量和需求,估计三七价格3年至4年内难以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