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家庭医生信心不足?

发布时间:2014-08-19
对很多爱看“美剧”的人来说,家庭医生是再熟悉不过了,它作为一种职业已经深深渗透到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美国人看病第一步都是找家庭医生,一些普通常见病就通过家庭医生解决;若有什么异样,再由家庭医生联系专科医生继续对症下药。

对很多爱看“美剧”的人来说,家庭医生是再熟悉不过了,它作为一种职业已经深深渗透到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美国人看病第一步都是找家庭医生,一些普通常见病就通过家庭医生解决;若有什么异样,再由家庭医生联系专科医生继续对症下药。

一些西方国家的家庭医生在某种程度上近似于国内所说的全科医生。据美国职业信息网络2012年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有12万多名家庭医生。另据世界家庭医生组织(WONCA)统计,全球约有30万家庭医生会员。而在中国,据《了望东方周刊》2013年报道,中国目前的全科医生和助理医生只有7.8万人,每万人只有0.6名全科医生,人才异常紧缺。

中国的官方职业分类中并无家庭医生这一分类,仅仅只有对全科医师的描述:对于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一体化的综合基层医疗保健服务,并进行生命与健康的全程全方位负责式管理的专业人员。

其实,早在2011年,国务院曾下发《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到2020年我国将初步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并力争到2020年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做到每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事实并非预想的那样来得美好。

近日,在2014年首届中国家庭医生发展先锋论坛上,《中国医学论坛报》总编侯晓梅女士发布了2014年中国家庭医生信心指数(FDCI)报告。报告结果显示,2014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FDCI)为32.64,中国家庭医生发展状况并不乐观。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该报告称,3年后的预期会上涨至53.02,趋于乐观。

该报告调查历时1个多月,主要面向医务工作者,共取得有效样本1170份,旨在表达中国家庭医生从业心理状态的主观感受。调查显示,执业环境和收入水平成为中国家庭医生最为关注的两个因素,这成为家庭医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另据调查表明,家庭医生在执业过程中最看重临床技能培训(77.6%),希望能够拥有良好的临床技能;家庭医生团体(68.8%)也成为其职业归属感的重要指标,在执业中家庭医生需要与团队进行经验交流。此外,政策解读、基本医疗保险知识、经营管理培训和媒体宣传也成为择业的重要因素。

中国全科医生路在何方?这成为众多已是或想要成为全科医生的人,不断思考的问题。最早将全科医学引入到大陆的首都医科大学教授顾湲认为,在目前医改过程中,分级诊疗存在诸多问题,不同级别的机构互相交叉,使得“很多人不管生什么病都往大医院跑”。在她看来,恰当划定全科医生的职责范围和标准是发展全科医学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中国老教授协会心血管病防治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张明群也告诉LIFE健康,全科医学发展过程中,需要明晰分级诊疗制度与区域协同,采取签约服务的形式固定人群,更便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值得欣慰是,报告称,2017年后,中国家庭医生信心指数将上涨至53.02,将会有更多的医生投入到全科医生行业中。调查也表明,目前,不同等级的医院、不同科室的医生对这个行业的发展信心都有所上涨,其中大医院医生的信心强于基层医生。

“现实虽骨感,理想仍丰满。”这是《中国医学论坛报》总编侯晓梅对家庭医生未来的寄望。在她看来,家庭医生发展是大势所趋,家庭医生执行信心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提升。

0
-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