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轮谈判均告失败之后,美国制药巨头辉瑞的天价洽购兴趣似乎已从英国第二大药企阿斯利康身上衰退,转而投注到了全英最大药企、正深陷谷底的GSK(葛兰素史克)身上。
近日,多家外媒传来消息称,意欲通过海外巨额并购削减本土现金课税压力的辉瑞,有可能将GSK作为阿斯利康并购案失败后的“备用计划”,而这一计划的细节已经初露端倪。
“超过公司估值45%的溢价,约1640亿美元的洽购报价”——传闻中辉瑞对GSK表现出的诚意甚至超过了此前对阿斯利康1160亿美元的水平。德国知名投行贝伦贝格银行分析师透露,1640亿美元的洽购价中将有740亿美元被以现金方式支付。“尽管这宗收购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并非没有可能实现。”
上述分析师直言:“粗略计算,这宗收购将对辉瑞相当划算,尤其是一旦辉瑞能够最终以GSK在英国所履行的低税率进行收购支付的话。收购GSK也等于将辉瑞的巨额税务账单转移到了英国。”
但在辉瑞决心消化GSK之前,必须厘清此前三大药企资源互换而造成的同业竞争麻烦。今年四月末,诺华、GSK、礼来共同宣布产品线大置换,其中诺华以145亿美元的代价收购GSK的整个肿瘤产品线,后者正是一直以来辉瑞所看重的治疗领域。
辉瑞并购野心不止
相较于今年初的较高股价段位,如今葛兰素史克的资本市场市值已经跌至1180亿美元,过去一整年中股价更是整体重挫了14%。
就在半个月前,GSK还被爆出全年利润预警以及羸弱的季报数字。据悉,公司二季度销售额大幅下降13%,仅为55.6亿英镑。这一表现甚至逊于此前分析师看衰的预计。这也使其如辉瑞早前的“猎物”阿斯利康一样,正处于相当脆弱的估值低段。
而上周,当下市值超过1830亿美元的辉瑞拒绝对是否将在今年晚些时候继续更新洽购阿斯利康条款而作出表态。辉瑞公司方面只是强调,仍在考虑其他大型并购。
此前,葛兰素史克与辉瑞在HIV艾滋病质量领域已经成立有合资企业ViiVHealthcare。而对于外界透露出的并购风声,截至记者发稿时为止,两家公司均未对此做出回应。
由于英美两国的税收政策差异,辉瑞在美国经营或者并购企业,每年需将约27%的利润上交,而在英国只须上缴21%的利润,6%的税率区别乘以巨额的并购数字无疑将带来极为可观的利润差异。辉瑞高层甚至透露,公司并未排除税收反转交易。
而在海外合理避税诱因之外,产品线强强互补的动力也被外界看好。
“事实上,从产品结构和估值走势方面来看,GSK与阿斯利康这两家英国最具规模的药企存在相当程度的相似性。同样在呼吸系统治疗领域有良好的产品储备,同样身处税率政策更为宽松的英国,收购其中的任何一家对辉瑞而言都是大有裨益的。”一位外资医药行业的资深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GSK的强势产品线相较阿斯利康,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并购GSK后将对辉瑞现有的疫苗业务大有提升,并将助其在呼吸系统治疗板块取得领先优势。此外,一旦GSK进入辉瑞系统,更多成熟药物将被重新组合销售。”前述资深人士直言。
就在上一季度,GSK方才通过三药企资源置换,以71亿美金(外加其他权益)获得了瑞士诺华制药除流感以外其他所有的疫苗产品,这一交易在今年上半年已全部交割完成。
拆解同业互搏难题
对于辉瑞而言,自身专利悬崖的压力已使其如履薄冰,寻求新利润增长点的任务被重重压在了公司决策层的身上。
以今年5月起在华专利到期的拳头产品“万艾可”(俗称“伟哥”)为例,其全国高达六成的市占率因为失去专利保护而迅速被广药白云山等企业仿制,销售收入大幅萎缩,而“万艾可”式的销售骤降在高血压等其他治疗领域也频频上演。
然而,与独立于多轮资源大置换的阿斯利康不同的是,如今GSK的全球产品架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调整。在收获强有力疫苗产品线的同时,GSK也以145亿美元出售了其旗下整个肿瘤产品线,而这一备受业界关注的高利润治疗领域一直以来都是辉瑞的核心诉求。
同时,资源大挪移后,“GSK 诺华”的临时联盟将建立一个消费者保健合资公司,GSK作为控股方势必将在这一领域大展拳脚。而消费者保健领域正是数年前辉瑞所宣布退出的。
“相较于收购阿斯利康,辉瑞要并购葛兰素史克的难度更大。本身GSK产品线的总量很大,产品架构趋于成熟。要将其全球如此多业务整个进行收购,所需花费的时间周期会相当长。即使能最终收购成功,能不能成功消化又是另一回事。”北大纵横医药合伙人史立臣向记者直言。
史立臣表示,每一宗大型收购都有正反面。“辉瑞GSK”并购案一旦成功敲定,对辉瑞布局中国市场将带来很大优势。“而对于葛兰素史克来说,它现在在中国面临的信誉危机所带来的经营困境也可以大为纾解,通过英美两国的税率差异贴补公司,便能在相当程度上减轻如今的市场重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