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开的2014中国药用辅料节“国际药物制剂与药用辅料发展”论坛传出消息,随着中国制药工业沿着低端仿制向创新牵引的路径转型升级,药辅的质量、稳定性、智能化已成大势所需。
辅料行业的发展与制药工业的关系非常密切,一个好的辅料可以成就一个制剂,一个新的辅料也可以成就一个剂型,但药用辅料要想做好难度很高,利润也很薄,因此辅料行业的发展不仅是辅料企业自己的事,更需要整个药品产业链共同关注。目前,我国药用辅料行业已处在变革的重要节点。
我国目前批准上市的药品共有1.6万种,大部分为仿制药,有关部门针对多个品种的评价性抽验发现,不少已上市制剂的体外多条溶出曲线与原研制剂相差较大,部分仿制药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高级医药合伙人史立臣表示,国内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推进缓慢,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企业积极性不高。“即便是同一处方工艺,不同批号的原辅料,国内仿制药溶出度也有差异。”
我国现代制药工业发展历程相对较短,路径与众不同,后发优势蓬勃发展的背后存在很多问题,企业众多、品种多样、批准文号数量庞大,导致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任务艰巨。
国际药辅网运营总监施拥骏认为,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的推动力量和阻碍力量均存,质量一致性评价目前主要还是针对一些基础药物,这类药物通常附加值较低。“无论是在国内做市场还是出口,虽然通过质量一致性评价,企业在政策待遇上会有一定优势,但缺乏动力。”
据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化学药品检定所副所长许鸣镝介绍,目前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正在不断推进,已经相继完成企业调研、专家库建立、评价方法研究和审核等工作。“接下来将进一步明确开展评价工作有关资料的申报、受理、现场检查及审查等程序和要求,适时启动相关品种的评价,收集上市药品溶出曲线数据库,汇总参比制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