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二季度药品质量公告,对102家药品生产企业、1238个药品经营企业和418个医疗机构的886个品种4509批次药品进行抽验,其中81个品种197个批次不合格,几家知名企业同仁堂、千金药业、亚宝药业和三九医药的产品赫然上榜,药品安全牵动人心,市场一片哗然。
记者发现,其中同仁堂被验不合格的安宫牛黄丸是公司的王牌品种,销量过亿,亦是国家一级保护品种,而被指“性状不合格”的千金药业的妇科千金片,也是该公司的主打和招牌产品,三九医药被涉及的感冒灵颗粒亦是销量过亿,然而同仁堂和三九医药给本报的回复却是“未生产过此批号”,究竟是假药还是劣药?
在广东药监局这份报告的第18页,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赫然被列在假药(或假冒药品)一栏,被抽样单位的广东宝家康药业有限公司和英达辉药业有限公司的标示批号为12013038的这批安宫牛黄丸,备注是“未生产过此批号”。
究竟这批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是假药还是不合格?记者致电至抽样单位广东宝家康药业,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如果是出了很大的事情,我们公司的人肯定会知道。我们的安宫牛黄丸是直销的渠道拿的,同仁堂科技下面也有一厂、二厂好几家,具体你还是去问同仁堂那边,我们确实不清楚。”
安宫牛黄丸是同仁堂的招牌品种,曾有券商指出:2011年同仁堂8个一线产品销售过亿,包括六味地黄丸、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乌鸡白凤丸、大活络丸、牛黄解毒片、感冒清热颗粒和国公酒,合计占公司医药工业收入比重的40%左右。
在今年5月同仁堂国药H股上市之时,发行约2亿股募集6亿港元,主要用于扩展零售和分销网络,以及安宫牛黄丸的扩充和海外注册。而安宫牛黄丸的销售数字也颇为亮眼:数据显示2012年安宫牛黄丸在香港之外的海外市场销售收入为3.48亿港元,毛利1.32亿港元。同仁堂国药预期将其安宫牛黄丸的产能从2012年的45万丸提高到85万丸。
据悉,安宫牛黄丸主要成分是牛黄和天然麝香,民间传说其越久越昂贵,一粒20年以上的陈年旧丸曾被标价至一粒5万,零售价格也在近两年水涨船高,2011年初香港安宫牛黄丸的建议零售价为405港元每丸,而到了2012年7月已经增加到670港元。
2012年7月,同仁堂十年来首次在内地提高安宫牛黄丸的零售价格,每粒从350元上涨至560元,涨幅六成。有券商分析师估算,此次提价会给同仁堂净利润增加1亿以上。从2012年半年报来看,净利润同比增加了约6500万元,其中安宫地黄丸贡献几多就无从得知了。
记者联络同仁堂方面,证券部内部人士表示:“本着审慎的精神,我们子公司亦对此事进行了核查,其结果与广东省药监局的质量公告一致,即:未生产过此批号。广东省药监局的公告内容,均可在网上公开查询,您也可以直接阅览到,此事对于公司并未造成不利影响。”当记者询问是否表示该批次是假药时,公司方面只回应:具体来源我们并不了解。
俗话说树大招风:今年1月,同仁堂总统牌破壁蜂花粉片被指添加甘露醇,被查处下架;4月,在天津药监局的一次检验当中,同仁堂地黄被检出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项目不合格。在核实之后,公司方面称:该批号为100110720的地黄并非同仁堂(亳州)饮片有限公司生产,与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健民大药房无业务往来。加上此次,同仁堂已是三次上榜。
三九药业的感冒灵亦是王牌药品:公司拥有年销售额过亿元的品种13个,其中,999感冒灵系列销量连续五年位居感冒药市场第一。感冒灵、正天丸、参附注射液已列入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大品种技术改造”项目。
记者和公司方面沟通之后,公司书面回复称:文件中批号为1211072H的感冒灵颗粒,公告中已备注“未生产过此批号”,经核实,华润三九未生产过此批号产品,该批号产品为假冒我公司药品。
事实上,药品造假事件屡禁不止,尤其是知名企业的招牌产品,更是造假重灾区:2008年7月30日,广西梧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法销毁了2万多盒假“999感冒灵颗粒”,价值16.5万元;延边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今年7月23日查处一起销售假药案,查扣假药5600余盒,涉案金额高达620余万元。
再来看其他两家的情况:千金药业的妇科千金片批号201109024被列为劣药,原因是性状不合格。该药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甲类品种,2005版、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品种,2009版、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2006年被国家科技部和国家保密局列为秘密级国家秘密技术项目,是唯一列入国家秘密技术的妇科中成药品种,多年以来稳居妇科炎症口服类中成药销量第一,也是上市公司的主打产品,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8.6亿。记者致电上市公司但无人应答。
亚宝药业批号为110104的麻杏止咳片亦被指为性状不合格的劣药。公司内部人士指出:“其实这个文件在数月前就已收到,我们也和质检部门的同事沟通过,目前还没有什么明确结果,但性状不合格,推测可能是药品里面含有杏仁,由于天气和运输原因导致有油溢出,才导致不合格。但这个药的品种并不大,并且也不是质量方面的问题,应该不会被追究责任或是对业绩造成影响。”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郭凡礼告诉记者:药品企业频现质量问题,反映出来的行业深层次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自身在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方面存在漏洞,每一个环节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检验;另一方面是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局只重视产品最终检验结果,而在生产环节缺少有效监督,应通过行业标准来完善企业的生产环节。如果药监局重罚几家药企以儆效尤,将会严重打击消费者需求,对公司业绩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