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尔群(Celltrion)这家创始于2002年的韩国生物制药公司,用12年的时间成为全球第二大单克隆抗体生产企业,并在欧美市场率先推出了首款生物仿制药英利昔,同时赛尔群还拥有全球最大生物制药基地,且建立起了覆盖全球的商业网络以及协同研发机制。
产业政策的鼓励是原因之一。上个世纪末期,韩国政府将生物医药产业列入国家重点发展战略产业,并逐步加大投资力度,2010年韩国政府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扶持资金超过20亿美元,比之前增加了7倍。现在韩国制药企业的数量达到1300家之多,同时也涌现了一批引起世界关注的大型企业。赛尔群就是其中之一。
当然更重要的是赛尔群自身的增长基因在起作用。赛尔群的创始人徐廷珍并非医药产业专业人士,他在创立赛尔群之前,供职于大宇汽车,任企业战略顾问。大宇汽车是当时仅次于现代企业的韩国第二大汽车生产企业,诞生之初,这家公司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与韩国大宇财团共同成立的合资企业,从技术到市场,大宇汽车凭借通用在美国老大的地位以及完善的分销网络,迅速壮大。大宇汽车合作共赢的发展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徐廷珍的创业思路。
同大宇汽车相似,赛尔群创立之初也是一家合资公司。2002年,徐廷珍创建的创业投资公司耐克索,与瓦克斯根(vaxgen)合作成立了生物制药加工企业赛尔群,瓦克斯根持有新公司45%的股份。瓦克斯根公司与基因泰克有密切关系,其核心研发人员来自基因泰克。当时瓦克斯根公司正致力于艾滋病疫苗的研发,并与美国医疗卫生机构签订研发协议。如果研发成功,不只瓦克斯根将成为全球最富有的生物技术公司,赛尔群因承接瓦克斯根研发成果的生产也将在业界声名鹊起。
从 2003年开始,赛尔群花费了两年时间在韩国松岛建设第一个工厂。但是好景不长,随着瓦克斯根公司艾滋病疫苗研发失败,赛尔群以创新生物药生产为主要商业模式的创业思路受到挑战。瓦克斯根股价一度从16美元下跌至2美元,最终瓦克斯根为了缓解债务问题,出售赛尔群的股份。徐廷珍不得不以1.3亿美元购入瓦克斯根公司持有的赛尔群股份,双方合作宣告终结。
但机会总是留给准备好的人,赛尔群因按照瓦克斯根公司要求设计和建设的生物制剂加工工厂符合美国GMP、欧盟EMP标准,这吸引了其他跨国公司的注意。
最先与赛尔群接触的是百时美施贵宝。百时美施贵宝在经过考察后认为,赛尔群有能力生产任何水平和数量的生物药,包括当时百时美施贵宝刚刚研发出来新产品:风湿性关节炎药物abtacept以及免疫抑制剂belatacept。于是百时美施贵宝宣布将亚洲最大的生物制药订单授予赛尔群,合同价值8亿美元。
合同加工业务的可以说让赛尔群起死回生。此时徐廷珍为赛尔群制定的发展目标是:除了能够大规模制造生物仿制药,满足全球市场需求外,还要在生物仿制药研发领域开辟新的天空。
于是建设研发中心,在全球招募研发人员,寻找研发方向成为赛尔群下一步的重要工作。生物类似物方面,赛尔群的仿制对象是强生类克、罗氏的赫赛汀等创下全球销量纪录的明星药品,且表现不俗,英利昔、赫赛汀等8个生物类似物药物相继诞生,除此之外,赛尔群在新药研发方面也渐有作为,下一代抗癌症药物ADC正在紧锣密鼓实验中,凭借自身力量研发的治疗乳腺癌、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抗药物正处于临床实验阶段。赛尔群开发的抗感冒药物CT-P27已经在英国完成一期临床,今年一季度进入二期临床阶段,赛尔群期望在2015年实现该药物的商业化,该药物直接指向罗氏的Tamiflu,2009年H1N1流行期间,罗氏的 Tamiflu曾在全球创下了3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与此同时,赛尔群的触角延伸至疫苗领域,并先后与美国疾控中心合作研发流感疫苗,与中国疾控中心合作开发狂犬疫苗。
赛尔群另外一个能够引起业界注意的原因在于其短时间里布局全球商业网络,尤其是药品消费的重点市场美国和欧洲。
在赛尔群高管的回忆中,这家公司从一开始就是瞄准国际市场的。正如徐廷珍为赛尔群未来的发展所制定的口号:先进技术为人人。其市场神经遍布全球主要国家,并于2010年11月完成了全球网络布局。
赛尔群几乎在制药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与外部企业达成了合作。临床方面,与美国PPD建立战略联盟,由PPD为赛尔群进行产品商业化运作前期的全球临床实验。药品注册以及市场策略方面,与精鼎(Parexel)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帮助赛尔群提供从注册到上市的最佳解决方案。有了这两家公司合作,赛尔群在欧美市场有了左右臂,赛尔群也拥有了打开欧美市场的敲门砖。
销售方面,同注射药物与输注技术供应商赫士睿(hospira)共同开发全球市场,尤其是欧美市场。2009年,双方宣布达成在美国、欧洲、澳洲、纽西兰、加拿大的配销协议,将配销8种赛尔群目前开发的生物仿制药,其中包括赫赛汀和英利昔。赫士睿总部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早在2010年其销售额已经超过25 亿美元,销售网络遍布全球。借助赫士睿的力量,赛尔群的网络布局延伸到全球。
但对于赛尔群来说,开拓亚洲市场的方法有所不同,赛尔群计划通过提供加工服务取得国外产品的亚洲市场经营权。其实早在2005年,赛尔群就已经试水分销市场。美国爱基恩(Igeneon)公司在合作协议明确爱基恩将把IGN311的生产以及在亚洲国家如日本、中国销售的权利授予赛尔群,作为回报爱基恩将从赛尔群获得600万美元的分期付款。为了分销业务,赛尔群兼并了当时韩国医药分销市场的巨头韩生医药公司(hanseo pharma),专门分销赛尔群产品。
赛尔群由此兼具生产、研发、商业于一体。不仅如此,医药分销公司的成立,打开了赛尔群开拓全球市场尤其是亚洲市场的窗口。2009年,赛尔群与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合作,将当时尚处在研发阶段的包括英利昔在内的9个单抗药物引入中国,成为我国首例生物类似物的跨国合作。
12年来,赛尔群跨越式的发展历程,使得众多研究机构开始注意到赛尔群给全球带来的变化。英国的金融顾问公司Collins Stewart称,生物类似物药物市场一旦形成,那么最要关注的就是开发速度最快的韩国赛尔群公司。
不过近几年,赛尔群CEO兼董事长徐廷珍在不断减持赛尔群的股票。徐廷珍对此的解释是,他将另起炉灶介入资本市场,以缔造更多的创新型企业。凭借在大宇汽车公司就职期间担任战略顾问积累起来的战略眼光以及在创办赛尔群过程中奠定的声誉,徐廷珍三个字也已经成为吸引国际投行的金字招牌。不论徐廷珍做出怎样的决定,赛尔群的最终目标是成长为一家领先生物制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