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20日晚间发布公告,公司全称正式由“中国医药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医药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直接将“医药健康产业”作为公司的新名称,这意味着公司主业范围扩大,未来将从“医药”到“大健康”领域转型。
中国医药董事长张本智对此表示,重组完成后,中国医药将集“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国际贸易”三大业务板块于一身,形成三足鼎立、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业务内涵也极大丰富,在此基础上,中国医药将致力于升级成医药健康产业群平台,进而谋求布局“大健康”领域。
2011年底,通用技术集团启动医药板块重组整合,将中国医药作为集团下唯一医药上市平台,吸并天方药业,并向其注入集团未上市医药资产,以实现通用技术集团医药板块的整体上市。去年年中,中国医药的重组方案获得证监会审核通过,目前正处于具体实施阶段。
张本智介绍称,重组后的中国医药将涵盖包括工、商、贸等医药健康产业的主要领域,具备构建产业群平台的基础,而中国医药独有的国际化实力和重组后内外部协同力的发挥,将成为实现产业群平台的驱动力。
事实上,中国医药前身是由原外经贸部于1984年成立的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总公司,统管全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行业,因此,国际化业务一直都是中国医药传统优势业务。据调查显示,在网络和品种方面,中国医药现有供应商约6000家,其中国外供应商约1500家;现有客户约8000家,其中国外客户约 2000家;现有国内二级以上医院、疾控中心等医疗终端数超过3000家;全国及区域总代理总经销的医药产品约100个,其中进口及合资占比约占40%;获得海外注册的制剂和原料药品种约300个品规、医疗器械产品30多类。
“未来,国际化元素将体现在中国医药全产业链的管理和业务组合中”,张本智进一步表示,“中国医药将充分发挥业资源优势、品牌优势和人才优势,用国际化的眼界、理念和运营管理,实现研发资源、品种资源、市场资源以及资本资源的全球配置。”
中国医药在确保国际化优势运用和深化的同时,内外部的协同力也成为医药健康产业群平台建设不可或缺的要素。张本智强调,内部协同力是公司各业务板块和产业群组合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能力,外部协同力是公司在医药健康产业中的顺势整合能力,两者将共同助推公司产业群平台的内生增长和外延式发展。
对于内部协同力,张本智解释为六个方面的协同:一是工商协同,即在商业企业中构建产品推广能力,自产工业产品进入自有商业渠道,工商企业共享产品和服务增值;二是工贸协同,即工业企业为国际贸易业务提供品种资源及技术支持,国际贸易企业协助工业企业引进境外的新品种、新技术,并为工业企业走出去提供支持;三是商贸协同,即国际贸易企业与商业企业共同努力增加进口代理品种,并植入自有商业渠道;四是渠道协同,即发挥强势商业企业对上游产品的影响力,加强各区域商业的渠道能力,实现多区域市场渠道共享品种;五是财务协同,即统筹公司财务资源,有效匹配资金,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金成本和税务成本,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六是管理协同,即与双引擎引领产业群组合优势的内在要求相一致,公司实行业务板块制管理体系,融合“扁平化管理流程简短”和“专业化管理运营精准”的双重优势,既共享管理资源,又明确职责目标。
对于外部协同力,张本智进一步解释,就是要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抢抓并购重组机遇,更好地整合并购企业,融合资源与管理、挖掘内外潜力、提升企业价值。据悉,中国医药作为通用技术集团旗下唯一医药资产上市平台,集团尚有大量的优质医药资产将逐步注入上市公司,这也将考验中国医药未来外部协同力的有效发挥。
医药工业方面,中国医药将拥有近700余种品种及规格的药品,产品类别涵盖原料药、化学制剂、中成药等,主要覆盖抗生素、抗病毒、心脑血管等治疗领域。同时,由于天方研发中心和湖北丽益研发中心纳入中国医药研发体系,中国医药整体研发实力大幅提高,目前在研品种近70个(3个为一类新药).
医药商业方面,中国医药将拥有覆盖北京、广州、河南、河北、湖北、新疆等重点省市的医药商业直销网络,以及覆盖全国28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医药商业调拨网络。随着医药商业整体规模的提升和销售网络的逐步全国化,中国医药将进一步统筹医药商业的上下游资源,提升总体竞争力和盈利水平。
而国际贸易方面,一直是中国医药的传统优势领域,进出口产品超过千种,贸易往来地区几乎覆盖了全球各个主要国家及地区,并与大量的国际知名医药企业保持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借助成熟的国际贸易网络,中国医药将进一步挖掘现有产品的出口潜力,争取将其打入广阔的海外市场,通过医药工业与国际贸易的协同,进一步拉动产品出口并逐步展开境外投资。
张本智指出,在做好工商贸整合,完善科工贸一体化产业格局的基础上,公司将依托现有业务基础,不断向大健康产业延伸,积极布局,为公司未来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