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张林:别让误解影响中药国际化

发布时间:2014-03-04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和南方经济研究所主办的“2014年医药国际贸易形势发布会”上谈到,2013年我国已经实现中药出口超过30亿美元大关,同比2012年,出口额涨幅约为25.5%。

近日,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和南方经济研究所主办的“2014年医药国际贸易形势发布会”上谈到,2013年我国已经实现中药出口超过30亿美元大关,同比2012年,出口额涨幅约为25.5%。

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刘张林分析,2008年以来,我国中药出口就呈现了大幅增长的态势,2008年突破了10亿美元,然后用了3年时间,到2011年突破了20亿美元大关。而从20亿美元到30亿美元的增长,我们仅仅用了2年时间。

但值得担忧的是,目前我国在中医药国际化的推进中出现了诸多误解。例如,中成药在境外销售归为保健品、中药提取物出口与国内产业争资源等。这不仅严重挫伤了中成药企业的积极性,也阻碍了中医药国际化推进的脚步。

七成出口市场认可药品身份

误传一:我国的中成药在境外基本都是作为保健品或者功能食品销售。

刘张林:近年来,中成药在境外药物注册推进非常快,目前在70%以上的境外出口国通过了不同形式药物注册。完全按照当地药品进行注册的国家是:俄罗斯、越南、韩国;OEM,又叫定牌生产或贴牌生产,最早流行于欧美等发达国家,通过OEM方式销售的主要是日本和欧洲等地;简易注册GMP检查的为澳大利亚;简易注册GMP认可的是新加坡、加拿大、泰国等。而在美国目前多数还是按照保健品销售,但美国一有家经营传统中药的苏氏药业有限公司按照法规的路子,然后按照NTC的方式也作为药品销售。

植物提取物出口居多

误传二:提取物的出口与我国中药产业争资源。

刘张林:2013年提取物出口占前五位品种为甜菊叶、甘草、辣椒、越橘、肌醇、罗汉果,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约为2693吨,11001万美元;7050吨,9989万美元;3151吨,8653万美元;178吨,7886万美元;3382吨,5415.6万美元;230吨,4209万美元。

而在这6个品种中,只有甘草属于中药,而且甘草进口量远大于出口,其他都是植物提取物等,一般是作为食品或天然色素出口的,因此说提取物出口掠夺了我国中药资源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中药成品占出口近半

误传三:中药出口基本都是原料性产品。

刘张林:中成药作为终端产品与其他药品没有太大区别,而保健品大约有一半应该是原料性产品,还有一半是用胶囊装好运往出口国。目前出口最大的还是中药饮片,我们现在是将这部分归到原料出口,这种归属方式现在也很难解释清楚比例。原来,这些中药饮片出口到日本和中国台湾主要以汉方的原料出口,但现在日本最大的汉方药制造商津村制药一般是在中国提取,所以说这一块现在应该有一半以上是作为中药饮片出口。

2013年的数据显示,我国提取物出口占45%;中成药、保健品、中药饮片出口占55%,其中10%左右为原料性产品。所以大体算下来,中药出口中成品和原料产品比例各为一半。

全球无确切统计数据

误传四:洋中药进口威胁我国中药产业发展。

刘张林:实际上,全球并没有这方面的数据统计,即便国外海关对此也没有精确数字。从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调查的数据来看:目前“洋中药”从中国香港特区进口的占60%左右,从德国进口的占20%左右,其他地区数量不一;“洋中药”仅占我国中药销售额的1%左右;全球其他所谓的“洋中药”仅占0.4%

从数据来看,这种趋势值得我们关注,近阶段,在国家层面,已经提出要高度重视这个产业性问题,但说“洋中药”进口威胁我国中药产业发展还为时尚早。

中国依然是最大卖家

误传五:我国中药出口只占国际市场的3%~5%,日本、韩国中药占到国际市场的80%。

刘张林:这种说法主要是概念混淆问题,中药、中药出口这两个数量很明确,拿到国际市场来说数据就发生变化了,虽然现在没有准确的数字来佐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便将汉方药、韩药都纳入进行计算,中国在国际市场也占到了最大的份额。我个人认为,我国中药产业至少应占到30%以上、中药出口80%或者50%以上,这个还要看如何界定这个概念。

日本津村制药公司2011年报显示,总销售额为11.4亿美元,而津村的销售是占到日本汉方药总销售额的70%,满打满算日本汉方药国内总销售额不到20亿美元,基本上没有出口。韩国最大的韩药生产企业2012年销售额1.6亿美元,其中40%为保健产品,这个公司占到韩药的20%,韩药国内销售总共不到10亿美元,除了高丽参,基本上也没有什么出口。所以从这些数据中进行分析,日本和韩国的植物药不可能占到那么多的市场份额,中国仍然是国际市场最大的卖家。

“这些误解不仅严重挫伤了中成药企业的积极性,也阻碍了中医药国际化推进的脚步”

0
-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