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新年伊始,各大药品零售巨头纷纷把目光锁定了厦门岛外市场。记者从药监部门了解到,截至2013年3月4日,我市共有1054家零售药店,其中,各大药房在岛外的分店总数已达400余家。虽然部分连锁药店遇到“水土不服”的情况,但记者采访到的各大药店负责人均表示,今年将继续向岛外扩张。
各大药店抢滩厦门岛外市场
“在基本完成岛内的布局后,我们将会全力进军岛外市场。”昨日,福建国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赖伟峰说,继2009年在同安开出首家门店后,目前国大药房在厦门岛外的门店已达12家。今年,他们仍将在同安、翔安两区继续考察选址。
而在厦门拥有71家药店的鹭燕大药房同样野心勃勃。鹭燕大药房相关负责人林小姐表示,目前鹭燕已在岛外开了26家门店,随着公司规模的壮大,今年还将加快厦门岛外市场布局的步伐。
祝强、德安堂、湖滨药店等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也都传出了加快向岛外扩张的消息。
各大药品零售商缘何选择大规模进军岛外呢?“在岛内外一体化趋势下,厦门一些药店看中了岛外市场潜力。”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三分局局长李华栋表示。按照厦门市350万常住人口计算,厦门的人均药店密度为3571人/店,以全国平均药店密度3502人/店来看,厦门市的药店密度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竞争还是很激烈的。目前全市拥有1000多家药店,60%以上的药店分布在岛内,布局过于稠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药店的发展。“在岛内市场已经严重饱和的情况下,各药店自然把目光转向岛外市场。”
另外,在业界看来,租金原因也是各药品零售商转战岛外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据悉,在岛内繁华地段,一家约100平方米的药店月租就要数万元,而在岛外可以节省一半以上的费用。岛外各区的药品市场需求近年来急剧扩大,且消费能力迅速提高,这一点也开始为越来越多药品零售企业所重视。
本土连锁品牌继续唱“主角”
药监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厦门市的药店总数一直维持着小幅增长的态势,每年关停门店与新开门店数保持着一个动态平衡。目前我市药品零售连锁门店共计383家,连锁率达36.4%。在布局岛外药品零售市场的进程中,连锁企业成为当之无愧的“开路先锋”和“主力军”。而在厦门药品零售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唱主角”的仍是本土品牌。据统计,厦门现有本土药品零售连锁企业15家,跨地零售连锁企业仅2家。
“外来连锁药店虽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赢得了顾客的心,市场占有率仍然有限。”业内人士分析说。惠好四海等外来连锁品牌一方面入厦时间较晚,未占“天时”;另一方面,优质商圈已被本土企业抢占,未占“地利”;同时,外来企业在知名度上也相对欠缺,未占“人和”。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外来连锁品牌的发展。而近年来厦门鼓励本土药店连锁化经营、直营化经营的思路清晰:对连锁企业新开门店给予政策上的倾斜。随着新版GSP认证标准的提高,厦门市近年来也加大了药品市场监查及药师定岗的抽查力度,促进了本土连锁企业的规范发展。
药店比拼药学服务
本月初,作为新医改重要举措之一的医疗机构药品“零差价”政策开始在厦门实施。我市不少零售药店开始感受到新医改零售业带来的冲击。“同样的药品,患者肯定会倾向选择三甲医院和社区医院买药。”赖伟峰说。厦门年内将实现岛外农村卫生所刷医保卡购药,也将给岛外药品零售市场带来极大冲击。面对这种形势,越来越多药店选择了保健品和化妆品,但药房终归是药房,他们不经营药品该怎么活呢?
“接下来,新医改的政策还将会对药品零售企业产生更大的影响。”我市多位零售药店负责人接受采访时都表示,随着“医药分家”各项政策的逐步落实,零售药店之间的竞争也将会更加白热化,未来决定药店成败的将不仅是药品本身,更在于药店所能提供的增值服务。
“今后零售药店的基本功能将不应再是卖药治病,而是卖健康送长寿。”赖伟峰认为,以后人们进药店消费的目的或许不再是病急求药,而是要调理健康,达到晚得病、少得病、不得病。零售药店未来要求生存,必须回归到药学服务的比拼上,比如在店堂内设立药学服务区,配备专业人员提供用药咨询服务,为顾客提供包括健康检测、健康档案、健康评估、健康促进方案等在内的,更多与“健康”有关的服务,才能建立起自身的优势和特色。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