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肥胖症之风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日趋凛冽;但不可忽视的是,随着全球经济快速发展,肥胖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问题。如何抗击肥胖,已经引起多国学者的关注。
肥胖,的确正在以惊人的比率在全世界内增加;但各界对此并非束手无策,而且,可以确定的是,肥胖疫苗与世人见面的日子越走越近。据外媒日前报道,美国Braasch制药公司研发出一种肥胖疫苗针剂,预计还需要7~10年就能上市。
其实,不仅是国外对肥胖疫苗的研发在发力,在我国,对肥胖疫苗等研究的关注也日益升温。肥胖及肥胖疫苗等相关议题,在今年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上就引起不少热议。
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数据显示:自1980年以来,世界肥胖人群已超过5亿人,并且人数仍在不断增长。除美国、英国、德国这些传统“胖国”外,亚洲、非洲等国的肥胖人数也在猛增。自2000年以来,我国成年人、老年人超重与肥胖率持续增长。2011年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的结果更让人看到问题的紧迫性:我国2010年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肥胖率分别为9.9%和13.0%,比2005年分别增长1.9和1.7个百分点。
据WHO预测,到2015年全世界肥胖人群的数字将达到7亿,而体重超标的人群将会达到令人震惊的23亿。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肥胖与糖尿病学组组长邹大进认为:“肥胖是机体能量摄入与消耗失衡的结果,其所引发的胰岛素抵抗不仅加重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也大大增加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死亡风险。”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末,WHO就宣布,“肥胖已日益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一种全球性疾病”。进入21世纪,肥胖更被明确认定为全球最大的慢性疾病,并与艾滋病、毒药麻痹、酒瘾并列为世界四大医学社会问题,是人类健康的大敌。
在我国,据相关数据统计,肥胖人群高血压发病率高达22.3%~52%,而正常体重成人患病率仅为3%~10%,平均7.8%。
除此之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陈璐璐也指出,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肥胖已经成为众多疾病的危险因素:“例如,肥胖可以通过共享消化道内微生物而在群体中传染;肥胖可以通过影响勃起及精液参数进而影响男性生殖系统与生育力;肥胖亦是衰老调控的新通路,长期摄入高脂食物不仅诱发明显的肥胖和代谢综合征,还会显著加快小鼠的衰老程度,大大缩短动物的寿命。”
如今,抗击肥胖已成为我国优先考虑的重要议题之一。
卫生部5月21日正式发布的《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就把肥胖率控制列为今后3年的工作目标之一,更提出“成人肥胖率控制在12%以内,儿童青少年不超过8%”的要求。
然而,在邹大进看来,传统疗法包括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减肥药物和外科手术等等,都或多或少存在难以坚持、副作用大、并发症多等局限。
记者了解到,基因发病机制被广泛接受,除了经典基因机制,肥胖发生的表观遗传机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DNA甲基化和microRNA表达变化更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邹大进也指出:“基因工程疫苗领域的快速发展为抗肥胖研究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的治疗策略,而人类自身的一些‘节俭基因’也提供了新的靶点,包括Ghrelin、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4)、生长抑素等等。”
以FABP4为例。邹大进介绍:“FABP4主要参与游离脂肪酸及其他类型的脂质激素的转运,调节炎症性细胞因子的生成及胆固醇酯的积聚,能够导致能量堆积过剩及其诱导下的胰岛素抵抗、动脉斑块形成等多种病理状态。以FABP4为靶点构建的疫苗免疫高脂喂养小鼠后,发现能够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并对雌鼠的体重控制起到了良好效果,而在雄鼠中却并未观察到明显的体重减低。”
而前述提到的美国Braasch制药公司所研制的疫苗,其工作原理在于,通过“欺骗”人体免疫系统,使人体免疫系统制造生长激素抑制素(somatostatin)的抗体。报道称,生长激素抑制素会导致代谢减慢,体重增加;而抗体则会阻止生长激素抑制素的作用,加速代谢,防止发胖。不过,报道同时也表示,该项研究仍处于早期,产品至少需要 7~10年后才能上市。
邹大进预计:“越来越多对肥胖及其相关基因的研究为肥胖的疫苗治疗提供了新的候选靶点和方向,疫苗可能成为今后治疗肥胖及其相关并发症的新途径。”
“疫苗治疗的优势在于短期治疗而长期获益,这也使其存在一定潜在风险,其产生的抗体会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发挥效应,一旦产生不良作用,短期之内难以祛除。因此,肥胖疫苗在进入临床试验前,必须经过严格谨慎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前研究,并进行相对综合及长期的观察和评价。”邹大进最后提醒。
疫苗治疗的优势在于短期治疗而长期获益,这也使其存在一定潜在风险,其产生的抗体会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发挥效应,一旦产生不良作用,短期之内难以祛除。因此,肥胖疫苗在进入临床试验前,必须经过严格谨慎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前研究,并进行相对综合及长期的观察和评价。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