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维生素C产业历经数次盲目扩产、价格大战,并受到欧盟和美国的反倾销预警,经济损失惨重。这也促成我国维生素C产业高度集中,生产技术先进,装置规模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竞争能力强,迫使瑞士罗氏、日本武田、德国巴斯夫等国际巨头先后退出了维生素C生产领域。中国企业占据全球市场85%的份额,拥有国际市场话语权。
为防止产能过剩,避免重复建设,自2005年起国家在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均把维生素C列为限制类。但是,维生素C产业景气引发利益驱动,一些地方违规新建维生素C项目,一些企业低水平重复扩建维生素C产能。2009年,国家发改委发出维生素C产能严重过剩预警,但仍未能阻挡各地维生素C产能扩张的步伐。据统计,我国已建、在建和拟建维生素C生产能力合计已达近30万吨,供需矛盾突出。目前我国维生素C产业已深陷价格混战、恶性竞争的泥潭。2010年6月至今,国际市场维生素C价格已从正常的每千克7美元~9美元迅速跌到成本线以下,现在维生素C出口价格仅为每千克3.1美元~3.2美元,我国维生素C生产企业全线亏本,整个产业损失达数亿美元。
产能过剩可能葬送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维生素C产业,还将导致企业破产倒闭、职工下岗失业、银行不良贷款增加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有业内人士呼吁,相关部门应正视现状,联合出台强有力的措施,扭转维生素C产能过剩、低价竞销的局面,确保行业健康发展。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