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辉瑞宣布关闭其位于英国桑威奇的研究所一年之后,同样的厄运降临在阿斯利康的头上。日前,阿斯利康为了应对潜在的困境,宣布裁员7300人。
这一行业依然有着令人垂涎的丰厚利润,然而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的压力也如乌云般如影随形,越积越浓。为追求最大利润,制药公司需要投入巨额研发经费,独占生产专利权。然而,当专利期满,利润便随之暴跌。许多制药界大亨都面临此类窘境:“当红”药物的专利权保护期行将届满,却苦于无新的药物专利填补空白。整个行业的研发模式背上巨大的包袱。
令药物研发头痛的一大问题是:人体中比较明显的药物靶点,都几乎被发现完了。如果新的药物哪怕出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问题或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就可能被撤销上市资格,随之令一个制药企业元气大伤。
不幸的是,阿斯利康近来的研究项目没有一个能取得上市资格。2010年10月,阿斯利康中止了一项Motavizumab呼吸系统药物的研发项目时,它为此耗资4.45亿美元。2011年2月,前列腺癌药物zibotentan的晚期临床试验也被暂停。去年12月,阿斯利康终止了卵巢癌药物Olaparib 以及抗抑郁症药TC-5214的研究项目,3.82亿美元打了水漂。美国咨询机构EvaluatePharma总裁DePass认为,部分原因是由于选择的靶点挑战性太大,如癌症和大脑。“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在难度上近似于将人送上火星,虽然最终成功了,但是它的难度太大,风险太高了。”
药企面临的另一项挑战是所谓的“专利困境”。典型案例是世界最畅销药物立普妥在美国专利权到期。其专利保护期在去年11月份终结,而今廉价的代替品随处可见。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包袱马上甩给了阿斯利康——它生产一种他汀类药物可定,尽管它的专利保护期一直延续到2016年,但便宜的立普妥立即对其销售给予重创。
苦不堪言的是,阿斯利康也有自己专利保护很快到期的明星药物。如:精神分裂症药物思瑞康,今年晚些时候到期;胃灼热药物耐信,在欧洲市场同样面临竞争,而在美国的专利保护将终止于2014年。其它方面的商业竞争来源于与大学或研究机构的合作,小生物科技公司及其它制药巨头的竞争。阿期利康在裁员的同时宣布此举是准备与其它公司“分担成本、风险和回报”。
分析人士称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基础研究,行业需要刺激小企业的研究,这样,未来大制药公司才有可能领导这一领域的研究向前发展。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