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检验科遇上艾滋病

文章来源:中华检验医学网 发布时间:2011-12-22
鉴于近些年艾滋病蔓延的趋势,在一些非传染病专科的综合性医院也时常会发现艾滋病感染者,对此,各级综合性医院也形成了一项不成文的规定:做探入性检查和手术时,尽量安排患者做HIV检测.

鉴于近些年艾滋病蔓延的趋势,在一些非传染病专科的综合性医院也时常会发现艾滋病感染者,对此,各级综合性医院也形成了一项不成文的规定:做探入性检查和手术时,尽量安排患者做HIV检测。

虽然业内对此做法存在着争议,理由是在伦理学上缺乏充足支撑,且不符合当前我国法律规定。但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多数医院依然不打折扣地执行。

当然,如果事先征得了患者的知情同意,并承诺“不得泄露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医疗机构进行HIV检测这一行为可以得到理解。

“不仅仅是为了避免医源性感染以及院内感染,一旦发现感染者,还可以指导其治疗用药。”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主任陈端说,多数在综合性医院筛查出来的感染者,都是因其他疾病,或反复感染就诊发现的。

作为提供报告的检验科,该如何在艾滋病防范工作中发挥作用呢?

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陈端总结出的口号是:艾滋病感染者就在我们身边,提高生物安全意识,认真对待每一份标本,防治艾滋病从我做起。

监测:建立哨点

统计2001~2010年期间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共做HIV初筛检测为152435例,初筛HIV检测有反应病例为1153例,约占0.75%,初筛HIV检测可凝为39例,约占0.026%。其中从2003~2006年升高幅度超过了1%。

记者细心地梳理初筛HIV检测有反应的病例,并无规律可言,他们分散于综合性医院的各类科室。

不过,随着PITC(主动咨询与检测)项目开展,检验HIV初筛实验的基数加大,初筛HIV检测有反应病例又回落到1%以下。这让陈端感到了些许的欣慰。

陈端认为,综合性医院的检验科应与感染科、性病科的医师组合成强大的初筛、哨点,建立咨询及确诊的病毒监测网。当遇到初筛HIV检测有反应病例时,检验科要在第一时间与主管医师电话联系沟通,提醒做好防治工作。

“这样便可以使初筛HIV检测有反应的病例得到全面的信息指导,看病不走弯路。”陈端说。

而当遇到无症状感染期的患者时,检验科也有义务提醒感染者需要定期监测HIV抗原、抗体,CD4+T淋巴细胞计数。

“此时虽无症状,但并非安全。”陈端提醒。

用药:合理指导

一旦患者被确定为HIV的感染者,接下来便是科学合理治疗的问题了。检验科的作用又该如何体现呢?

“准确地为临床及患者提供CD4+T淋巴细胞计数,便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陈端说,作为HIV感染最主要的靶细胞的CD4+T淋巴细胞,其数量和功能的下降是HIV感染引起人体免疫功能缺陷的主要体现。“通过CD4+T淋巴细胞计数,可以判定患者是否进入AIDS期,以及采取何种治疗方案等。”

此外,当患者进入了AIDS期后,检验科的工作则转向为临床提供病毒载量,用药的治疗效果,监测耐药情况。

“CD4+T淋巴细胞小于350/ul,需要结合病毒载量,启动药物治疗或转诊关爱医院;治疗8周后CD4+T淋巴细胞数量增加50/ul,证明有效。”陈端说。

对于艾滋病晚期患者,检验科的职责则是向临床提供各种机会性感染的检测,如真菌、细菌、病毒检测,以及肿瘤发病的可能性等。

还须多方努力

陈端认为,目前综合性医院的检验科在艾滋病防范上还缺乏主动性。

那么该如何全方面提高综合性医院检验科的防范工作呢?面对《科学时报》记者的提问,陈端给出了3条建议:第一,加强检验科人员的培训,包括生物安全及HIV检测技术的培训,同时,加强与全医院各科医师的主动沟通。

第二,增加仪器设备的投入,目前一些综合性医院检验科的设备已经老化,不能满足检测需求。“每个综合性医院都应有CD4+T淋巴细胞检测的流式细胞仪等。”

第三,扩大综合性医院检验科工作区域。希望国家政策给予支持,开展HIV初筛这项工作。

“从初筛、确认、病毒载量,到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及耐药监测,直至艾滋病晚期各种机会性感染的检测,这些便是检验科在艾滋病防范过程中的工作。”

陈端期望,通过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的共同努力,让更多AIDS病患者得到关怀,从而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而这样带来的预想效果就是:艾滋病走向下降的趋势。

0
-1
收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