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市场基本面的改变,正加速仿制药市场变化。仿制药企业不仅要面临来自行业内日益激烈的竞争,还要应对来自原研药和新兴市场主体的新晋挑战。
为此,仿制药企业一直在巩固和建立伙伴关系,以构建经济规模,提高进入新兴市场的能力。
新兴市场收购频仍
汤姆森路透原料药情报所(APIIntelligence)近日发表分析文章认为,未来数年,美国本土失去专利保护的小分子药物数量惊人,2012年是 43个,2013年是34个,而2014年达40个。就品牌药销售的价值基础计算,专利保护损失在2012年达220亿美元,2013年为130亿美元,2014年达130亿美元。
面对仿制药入侵和生产力低下的现状,大型制药公司加大对仿制药和新兴市场的关注,成为仿制药企业的竞争对手。与此同时,新兴市场主体纷纷提升其在仿制药市场的知名度。无论是新兴市场,还是成熟国家,仿制药竞争日趋激烈。各国私人和公共支付者纷纷鼓励使用仿制药替代品牌药,从而控制成本。
于仿制药行业而言,这些变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加强外部合作,在仿制药行业内部及新兴市场同行之间的合作已建立起来。过去几年中,一些知名的交易案包括业内领军者,如梯瓦公司。该公司在2006年收购了Ivax公司,2008年收购了巴尔制药公司,2010年收购了Ratiopharm制药公司。
其他值得关注的并购事件包括:2006年华生制药收购了Andrx公司,2008年日本第一三共制药对兰伯西多数股权的收购,2010年远藤制药公司对Qualitest的收购。
与此同时,西方仿制药公司和原研药公司加大收购力度,或与新兴市场的本土企业合作,以便站稳脚跟。例如在拉丁美洲,梯瓦分别于2006年、2011年收购了仿制药制造商LaboratorioChile和CorporaciónInfarmas。2010年,华生为巴西圣保罗的Moksha8的一小部分股权投资了3000万美元,以扩大华生在巴西和墨西哥的业务。华生还承诺追加2000万美元的投资,进一步增加股权,成功完成Moksha8的第三方产品收购。
2010年,辉瑞收购了巴西制药商LaboratorioTeutoBrasileiro40%的股份;2009年,赛诺菲安万特收购了巴西制药生产商Medley以及墨西哥制药公司Kendrick。
在亚洲的主要收购是:2007年,Mylan收购了印度的矩阵实验室(Matrix)的多数股权;2006年,华生收购了印度的Sekhsaria化学品公司;2008年,德国的FreseniusKabi公司获得了印度Dabur公司的大部分股权。
其他收购包括:2008年,日本第一三共制药收购了印度兰伯西的多数股份,雅培在2010年收购了印度的Piramal医疗保健解决方案业务。
中印地位不断上升
在美国仿制药行业中,另一个发挥作用的因素是印度和中国地位不断上升。这种趋势在最近FDA的ANDA(简略新药申请)中,可见一斑。
2009年,美国有152种仿制药获批,2010年为132个。2009年,22家印度公司获得了美国仿制药申请的批准,2010年为23种。
印度成熟企业,如阮氏制药和兰伯西,一直是活跃在仿制药市场的两大巨头。最近的发展势态是,中国公司在西方仿制药市场中崭露头角。例如,2010年12 月,诺华制药在中国南通的工厂,成为首家收到美国ANDA批准的中国公司,美国FDA批准其生产的炔雌醇和左炔诺孕酮相结合的产物。在美国获得最终 ANDA批准的其他3家中国公司为:浙江华海药业(浙江省临海市)、北京医药(北京)和雅宝药业集团(北京)。
后续生物制剂 (FOBs)代表了投资增长的一个新领域,受到印度生物技术公司和一些制药专业公司的青睐。一些领先的仿制药公司装备了全套装置,用于生产重组蛋白质在这一领域开展合作,目前有几个单克隆抗体(mAb)产品在研发中。梯瓦、山德士、Hospira公司、STADA、阿特维斯、兰伯西、阮氏制药和 Apotex公司都有后续生物制剂蛋白质开发方案。
此外,梯瓦、山德士、Hospira公司、STADA、兰伯西、Apotex公司和西普拉有后续生物制剂单克隆抗体研发方案,阮氏制药参与了后续生物制剂单克隆抗体的生产。
印度公司将在后续生物制剂竞争格局中继续占有一席之地。一些具备生物制药生产能力的印度公司,在重组蛋白或单克隆抗体的研发中具有优势。这些公司包括 Biocon、Shantha、Intas、Lupin、ZydusCadila、Torrent、Wockhardt、Glenmark,血清研究所和 Reliance。此外,大型制药公司如默沙东和辉瑞,都表达了对生物仿制药的战略意义,诺华通过其仿制药部门山德士,跻身于生物仿制药市场。
原料药四个类别涉足
由于仿制药行业经历了上述这些变化,原料药生产和供应基地也将改变。汤姆森路透将全球原料药生产基地划分为4个主要类别:“已建立”公司(即在供应监管市场有经验的公司),“不够成熟”公司(即提供一些监管市场经验的公司),具有“未来潜力”的公司为监管市场提供供应,而“本地”公司为新兴市场供应本地产品。使用这种分类方法评估全球制造业公司,绝大多数公司,即1578家公司为地方一级供应商。
其他公司分类如下:171家是“已建成”的原料药生产厂家,265家是“不够成熟”公司,302家是具有“未来潜力”的公司。
在450多家“有经验”的原料药生产厂家中,大约1/3的公司是纯粹的API供应商,近20%的仿制药成品供应美国市场。此外,在这450多家“有经验”的原料药生产厂家中,接近1/3位于印度和中国。
据汤姆森路透统计,美国有153家原料药生产厂商,其次是印度133家,66家位于世界各地(不包括美国、印度、中国、意大利和日本),中国有50家,日本有36家,意大利有34家。
比较来看,意大利以最多的“已建成”原料药供应商数目,位居印度和中国之上,2010年约为25家,但低于2006年的31家制造商水平。与此相反,印度“已建成”的原料药生产厂家数量正在增加,从2006年的14家上升到2010年的22家。中国“已建成”的原料药生产厂家数量仍然相对较少,2010 年为12家。2010年,印度以284个在美国的药品主文件申请数量超过了所有国家。
由于印度和中国公司寻求在API市场中获取更大利润,其成本也相应转移。印度和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在不断上升,但成本仍然低于美国和西欧国家。能源是另一个因素,这一因素影响了中国公司的成本结构,增加了cGMP的执行和监督成本。
对整个原料药生产厂家来说,科技投资是另一个重要因素。一些特定的“利基”行业,如高效能原料药制造,十分吸引人眼球。有几家公司,如SAFC和 Novasep等,都在这些部门投资。他还指出,亚洲原料药生产厂家积极投资于以更高技术为基础的原料药生产,如生物催化和微反应器技术。
展望未来10年,汤姆森路透原料药情报所指出几个主要趋势:仿制药公司内部继续合并,大型制药公司瞄准仿制药公司继续兼并和收购。大型制药公司和生物技术巨头将成为生物仿制药市场的主导力量。就供应来看,印度和中国的API生产成本将会继续增加。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