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华收购天元生物搁浅 外资觊觎中国疫苗市场

发布时间:2010-12-22

11月17日,瑞士诺华现金收购浙江天元生物的一年审批大限已过,但商务部迟迟未公布审批结果,让这宗跨国并购案的前景蒙上了阴影。

2009年11月3日,瑞士诺华集团宣布,其将收购中国最大民营疫苗公司之一浙江天元生物药业85%的股权,成为后者的控股方。

诺华收购天元生物正值甲流肆虐之时,当时,天元已经获得工信部2000万剂甲型H1N1流感疫苗订单。凭借收购天元,诺华有望成为第一家进入国内甲流疫苗供应序列的外资企业。

但时至今日,这一交易迟迟未获批复。国内某知名疫苗生产企业负责人向本报记者透露,“甲流爆发时,国家希望外资能够提供技术支持,但最终,外资没有提供实质性支援,这也使得国家的态度比较慎重。”

对于这一交易的进展,天元生物董事长丁晓航对本报记者称,“出售合同签署为1年,但(合同的)锁定期为18个月。”按照他的说法,这项收购最终要到6个月后才会有结果。

11月17日,本报向商务部发去采访提纲,截止本报截稿未收到回复。

未获批的交易

2009年11月3日,诺华集团总裁兼CEO丹尼尔·魏思乐在北京宣布收购天元生物时称,将以天元为平台,将技术和生产线带入中国,提升诺华在国内疫苗领域的业务。当时,除了收购天元生物控股权,诺华还宣布,计划投资10亿美元,在上海兴建中国最大的医药研发中心,并出资2.5亿美元兴建位于常熟的工厂。

作为国内重要疫苗生产企业,浙江天元现有人用疫苗产品包括:流感病毒裂解疫苗、肾综合征出血热纯化疫苗、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等,新产品包括伤寒 Vi多糖疫苗、肺炎球菌疫苗、流脑A+C结合疫苗等。正研发即将获得批准的包括狂犬疫苗等。2009年,其销售额达到2500万美元,紧俏的狂犬疫苗是其业绩的新增长点。

这是外资在国内疫苗行业首起大并购,据称,收购金额为1.25亿美元。此前,包括葛兰素史克、诺华等一众外资巨头,一直也在觊觎中国疫苗市场。但因事关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诺华等外资企业一直未获得在国内生产甲流疫苗的资格。

如今一年过去了,但商务部一直未透露对这一交易的审批进展。

“这个事情,目前还不太清楚。”11月17日,诺华制药公关经理宋欣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表示,如果获得审批,公司会写一个新闻稿挂在网上。“没出现这种情况,应该还没有进展。”

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丁晓航对记者称,当地政府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引进外来技术,使企业实现转型。“目前,还在政府审批过程中,我们就不过问了。”

疫苗的诱惑

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上第三大疫苗市场,年行业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

中国正在推动的新医改,正在不断使国内医药和疫苗市场扩容,以预防为导向的新医改,必然给疫苗市场带来很大的机遇和市场。随着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的提高,更多的疫苗将被加入到国家采购的行列。

而在布局医药行业后,外资企业也希望疫苗行业占据更大份额。

但是,进入中国疫苗行业的外资企业中,采取的方式一般是将其在国外生产的疫苗产品出口到中国市场。根据诺华当时提供的资料,诺华是世界第五大疫苗生产商及第二大流感疫苗制造商,诺华疫苗包括流感、狂犬病、森林脑炎、伤寒、霍乱和甲型肝炎,每年约生产8亿剂,在全世界85个国家销售。但是自2006年7月进入中国市场之后,诺华在中国仅能提供流感和狂犬病的疫苗,业务有限。

收购天元,或许是诺华进军中国疫苗行业的一个难得的契机。但这一交易迟迟未获批准,似乎透露出某种不祥预兆。

“疫苗行业是国家鼓励的项目,涉及国家安全,国家一直比较慎重。甲流爆发时,国家希望外资出来给予支持,但是外资没有一个站出来表示支持,在看到这个状况之后,审批可能更加慎重了。”前述疫苗生产企业负责人表示。

在他看来,当初国家希望引进外资,希望外资能将先进的技术带入国内,通过竞争提高国内产品的水平,结果以市场换技术的想法难以实现。

在这位疫苗企业负责人看来,“外资进来,主要是盯着中国的市场,卖产品。6个美元成本的小儿肺炎疫苗在国内卖800元,完全是暴利”,“事实上,他们的产品国内企业都能生产,流感疫苗国内完全能自给自足”。

而对于天元来说,这同样不是一个好消息。

这位疫苗生产企业负责人表示,丁晓航出售天元生物是有原因的,“他感觉没有出路,国内竞争环境不太好,就开始考虑下一步怎么办。他曾经找到中生集团,希望中生集团来重组,但中生集团一直没有动静。”

对于天元生物的出售,这位疫苗生产企业负责人颇为感叹,民营企业生存状况差,享受不到国家的政策扶持。不过,“现在,国家正在推动生物医药产业规划,对疫苗也很重视,放在一个很高的位置。”

0
-1
收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