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女士的女儿三岁多了,因为吹空调,出现了感冒症状。她打算拿家中的退烧药给孩子吃,可一看药品的说明:“口服,一次2—3粒,一日三次,儿童酌减。”陈女士犯难了,怕给孩子吃多了有副作用,吃少了也不管事,只好深夜和孩子去了医院。其实像陈女士这样的人不在少数。近日,不少读者给本报打来电话,表示应该多生产些给小孩吃的药。
据记者了解,虽然现在一些厂家推出儿童药,但大多为止咳、治感冒和清热药物,应付的是常见病、多发病。据有关统计,目前有90%的药物没有儿童剂型。
对此,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中药房副主任医师杨毅恒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现在国内,很多药品说明书上多为“儿童酌减”,即便标注儿童用量,也都为根据体重,用公式推算出的结果,误差会比较大。杨毅恒表示,儿童用药市场存在品种少、规格少、剂型少的现象,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一是由于儿童药品的开发周期较长,利润较低,不少制药企业不愿意生产儿童用药;二是儿童用药由于生产的批量小、批次多、工艺相对复杂,造成生产成本较高、生产局限性大;四是研制的新药在临床试验中需要有志愿者配合,但寻找儿童受试者往往比较困难。
儿童有自己的生理特点。例如,人体的消化系统里存在很多酶,这些酶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一点点增加,它们与服药后的生理代谢密切相关,“这正是儿童用药与成人用药必须不一样的一个原因”。杨毅恒说,很多药物多需要肝脏和肾脏代谢,但是儿童的肝肾显然没有发育完全,如果用量错误,则会产生不良反应。这是很危险的。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儿童服药不良反应率达到12.9%,新生儿更高达24.4%,而成人只有6.9%。
不少专家都希望,政府在儿童药物的研发等方面都给予优惠,鼓励并强制性推动企业生产儿童药物,并出台相应法规,让儿童药物普及化。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