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缺药品和原料药经营者价格行为指南》将进一步遏制市场不良现象

发布时间:2017-11-28
近日《短缺药品和原料药经营者价格行为指南》正式对外发布。《指南》的出台将有望对市场上违法涨价、恶意控销等行为的多发现象,起到很好的遏制作用。

近日《短缺药品和原料药经营者价格行为指南》正式对外发布。《指南》的出台将有望对市场上违法涨价、恶意控销等行为的多发现象,起到很好的遏制作用。

价格监管和反垄断

继查处盐酸异丙嗪、别嘌醇片、艾司唑仑、异烟肼等案件后,全国价格主管部门对短缺药品和原料药经营者违法行为再出重拳。11月23日,被多方寄予厚望的《短缺药品和原料药经营者价格行为指南》正式对外发布。

“对这一关乎民生的重要领域,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非常关注、多次批示。”国家发展改革委价监局局长张汉东表示,为保证医改顺利推进,近年来价格监管部门在原料药领域持续加强监管,多起垄断案件被曝光,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我们总结价格监管和反垄断执法经验,针对市场出现的实际问题,出台《指南》,以引导医药企业合法经营。”

“《指南》体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市场情况的及时反应。短缺药品和原料药近一年来出现数次‘断供’,原料药垄断问题越来越突出。”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反垄断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天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黄伟认为,《指南》的出台将有望对市场上违法涨价、恶意控销等行为的多发现象,起到很好的遏制作用。

“原料药工艺技术并不复杂,但受垄断操控,一些短缺药和原料药价格暴涨。”《指南》起草工作负责人、价监局反垄断二处处长徐新宇介绍,“针对短缺药品和原料药价格违法行为多发现状,我们结合价格监管与反垄断执法实际,依据《反垄断法》和《价格法》研究制定了《指南》。《指南》的正式出台,明确了原料药和短缺药经营者不可触碰的红线,让一些处在灰色地带的经营行为成为禁区。”

“《指南》就像‘吹口哨’,提醒的意味更多,如果经营者还这么干,我们就要处罚。”这“口哨”的音效,超出起草人员的预期。《指南》之所以受到多方关注,主要在于药价放开后本该由患者享有的改革红利被经营者价格违法行为所侵蚀,外界期待《指南》具有针对性的规制,能够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引导企业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张汉东认为,“理想的价格监管状态应该是不要等到违法行为发生后我们去执法,而是引导企业在法律框架下合法经营。药企合法经营,药价才能稳定,患者福利也才能得以最大化。”

来自学术界和知名律所的多位专家学者普遍表示,《指南》在体例、结构上与《反垄断法》《价格法》紧密衔接,在具体规定中充分体现短缺药品和原料药行业的特点。《指南》的多项创新,增强了药品价格监管的“法力”,这让执法人员“拍苍蝇”与“打老虎”都既有力又有效。

《指南》中的“多个首次”是执法人员在实践经验基础上迈出的创新步伐,具有突破性意义,这必将推动短缺药品和原料药反垄断执法开创新的局面。对下一步工作安排,《指南》起草工作发起人、价监局副局长张光远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调查、评估短缺药品和原料药市场总体竞争状况,加大执法力度,回应社会关切,并根据执法实践对《指南》进行适时更新与增补。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0
-1
收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