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直接从水龙头接杯水喝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在中国却是无法想象的——中国83%的水源来自于江河湖泊等地表水,大部分无法达到饮用水标准。
2018年,生态环境部测试的近7%的水样污染较为严重,甚至无法用于农业或工业。而对于可用的少量地下水,60%~80%被归类于已污染水源。政府已将水质的改善作为优先事项,于2015年开始执行《水十条》,效果已初见端倪。大部分主要水源,如黄河、淮河、长江和珠江确实变得更清澈了,但是东北的辽河和松花江却比2017年污染更甚。
城市居民喜欢良好的基础设施
为日益增长的人口供应饮用水将是一个挑战。预计城市化将使城市人口从目前的58%增长至80%。然而,北京、上海和天津目前已是水源极度缺乏城市。令情况恶化的是,技术设备并不达标,管道网络被腐蚀,每年有100亿立方米的水白白流走,未得到使用。
南水北调项目旨在弥补多雨的南方和干旱的北方之间不平衡的水资源。但是,完成该项目还需30年时间,而在这个期间气候变化的后果是无法预料的。
即使居民能获得充足用水,但用过的废水污水还需要进行处理。大城市通常修建有污水处理厂,但在农村地区,许多公共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了河道。
对环境有巨大影响的行业通过将污染源搬迁至带有先进废物和废水处理设施的工业园区而使整个状况获得改善。这些工厂使用的多项技术来自国际公司,而其中有许多是德国公司。特殊泵、微滤和超滤膜、控制和监控装置,以及分析设备,均存在高度需求。在特殊泵和水过滤/净化仪器方面,德国是中国的主要供应商。
闭环和从废物中获取价值
全球废水技术目前正在经历重大变革——从废水处理到视废水为资源。水再利用,特别是工业水再利用是增长最快的价值驱动器。此外,废水中的物质回收利用正日益变得具有吸引力。例如,生活污水中的磷可回收并用作肥料;污泥也可作为优秀的底料用于生物气生产,可代替天然气作为燃料。如何令这些技术更好地适应中国的情况,在上海同济大学的紧密合作下,此项研究如今正在德国进行。
工业废水的一个趋势是完全避免其产生。液体零排放采用逆渗透膜技术。薄膜将水分解渗透进行再利用,浓缩进行进一步处理。然后对污染浓缩物进行蒸发,结晶形成固体“盐糕”。有时甚至此物也可再利用,或进行垃圾填埋。
5月21~23日,阿赫玛亚洲展(AchemAsia)在上海虹桥的国家会展中心举行,水和废水处理行业的顶尖中国公司和国际公司将出席此次盛会。他们将带来管道、泵、膜技术、分析和实验室传动装置的最新资讯,旨在将中国的水技术带入国际标准。阿赫玛亚洲展是国际化工先进制造博览会,自1989年以来她就以德国工匠精神遇见亚洲新兴市场而为人所知。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