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记政策重拳会不会就此把移动医疗打残?

作者:刘谦 文章来源:医药作家、独角兽工作室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6-03-04
在广安门医院怒斥号贩子的无名白衣女肯定想不到,她一发火就触发了中国医疗界大地震:北京上海纷纷曝光打击号贩子,不光禁止手工加号,私下搞挂号加号的医生还要吃官司,北京甚至还提出今年底全面实行门诊挂号预约。

在广安门医院怒斥号贩子的无名白衣女肯定想不到,她一发火就触发了中国医疗界大地震:北京上海纷纷曝光打击号贩子,不光禁止手工加号,私下搞挂号加号的医生还要吃官司,北京甚至还提出今年底全面实行门诊挂号预约。

这不是白衣女多有种,只是一个火星引爆了炸药库。

北京上海大医院的专家号难挂已经几十年了,全国患者蜂拥过来,名牌医院和专家又不能大量克隆,一号难求后自然就有号贩子。帮少部分人用钱解决了看病问题后,号贩子也抬高了看专家的成本,其实是还原优质医疗资源的真实价格。但习惯诊疗费用低廉的老百姓当然接受不了,骂娘的多了当政者就有压力。

号贩子本来就是乌合之众,重拳打来自然作鸟兽散。不过政府又发现还有一条互联网暗道涉及用公共资源牟利,而且可能被号贩子利用,顺手就把一批做挂号、加号业务的移动医疗也给办了。

号贩子能不能就此灭绝?大家心里都有数。十几年前每次春运全国都要公审一批票贩子,但我还是买不到回家的车票,直到铁路大提速这问题才不再发愁。只要基层医院水平低下和全科医生继续缺失,京沪大医院的专家号就会继续紧俏,何况大医院自身也没有管控的动力。哪怕名义价格涨到三五百也会供不应求,因为没有谁的命比这个价格更便宜。再说贩毒是死罪都有人干,贩号的风险收益比就更有吸引力了。

号贩子的号源来自移动医疗公司的很少,绝大多数移动医疗公司也没想从加号赚钱。对医生手工加号一刀切以后会怎样呢?

外地或者贫苦患者挂不到号,医生也只能冷冷地拒绝,会不会让医患之间更少一点理解?医生想选择跟自己专长符合的患者也不行了,只能被动接待不对症的或者就想开点药的患者。医生少了收入也少了多看病的动力,没有加号后专家只会更加难见。但患者并不会就此减少,着急看病的只能花更高的价钱来找号贩子。虽说北京卫计委领导不反对医生利用业务时间加号,但医院具体执行哪里能分这么清呢?干脆全部禁止,不要跟移动医疗们有任何瓜葛最清净。就算推出普通号不限制和专家团队院内分级接诊,但患者对普通医生不信任、习惯找专家的特点并不会说没就没了。跟市场规律对着干,所有相关方都会受损。

不管怎样,政策出来大家都要做出点姿态,风口上的移动医疗必须得避一避。站在体制的角度看,简单粗暴短期确实奏效。做加号业务的公司短期发展受阻是一定的,它们过于依赖大医院的专家,而专家又不能不服从医院命令。但移动医疗会不会从此落下半身不遂呢?我倒也没这么悲观。

受打击最大的是一些见风使舵的项目,玩点互联网运营手段就想跟体制去抢存量优质医疗资源,自己又靠大量补贴用户来快速融资讲故事,而不是从医疗技术来或全新领域来提供增量资源,这次被政策打到七窍流血、武功全失不奇怪。好在它们退场对行业影响不大,能给做互联网+医疗的创业投资的长点记性也值了。

不过对于那些深度扎根医疗、能给大多数患者和医生创造价值的公司,这不过是个伤风感冒,绝不会因为监管严格就一病不起。类似监管事件在电商、专车、支付领域都多次出现,打不死的小强们最终都成了行业霸主。

首先移动医疗能做的业务还很多,跟医院合作的挂号业务并不受打击,转诊会诊业务不占号源也影响不大,医生用业余时间做医疗咨询也会继续。医院限制增加会不会促进医生多点执业甚至跳槽单干?现在医生集团之类也越来越多,移动医疗的合作方并不会从此枯竭。多点执业是国家大方向,并不会因此撤销。有实力的移动医疗还会开诊所办医院,有了合法牌照也更安心。在上周日的中国品牌医生大会上,你能看到得到医生们真心拥护的公司生命力有多么顽强。再说还有好多移动医疗公司没有直接涉足诊疗,做医生工具、交流协作、医学技术和医疗信息化的可以继续快马加鞭。

不管算不算躺枪,政府的这几重拳对移动医疗创业投资都是一个提醒。医疗可不是一个市场化的行为,政府的力量比资本的力量更有话语权,你想颠覆医院可不像淘宝颠覆商场那么单纯。医疗是敏感的市场,有时公平性比效率更重要。创业者看得上的医疗合作方都是稀缺资源,这跟其它互联网行业面对的是过剩资源有本质不同,你把嘀嘀打车的玩法简单照搬可不行。做医疗相关的投资注定都是慢生意,没有一点情怀和执着是做不下去的。

话说移动医疗出名以来就一直在医疗核心圈外晃悠,挂着医疗的美名干着苦力活,好不容易找到加号这样有需求有流水的业务还被叫停。是不是我们该少一点商业模式驱动的迷信,转个身看看技术驱动会不会更好突破。

0
-1
收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