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医疗信息化发展:建立标准化至关重要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15-08-10
“现在我们正经历着一场信息革命。这不是在技术、机器设备、软件或速度上的一场革命,而是一场观念与思维方式的变革。”这是世界管理思想大师彼德·德鲁克对当前社会形势的判断。

“现在我们正经历着一场信息革命。这不是在技术、机器设备、软件或速度上的一场革命,而是一场观念与思维方式的变革。”这是世界管理思想大师彼德·德鲁克对当前社会形势的判断。

正如德鲁克所言,当前中国的医疗健康领域也正经历着一场思维方式变革的洗礼,“互联网+”思维正以势不可挡的态势闯入了人们的视线,为医疗健康行业带来新业态与新模式。

“未来医疗将向着交互式的移动健康模式发展,形成医生、患者与社会各个方向协同组建的整合型精准医疗体系。”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信息司副司长张锋在首届海峡两岸医疗信息标准与移动健康研讨会上说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电子处方、远程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医疗健康服务悄然改变着传统医疗服务模式。如何利用医疗信息来提升经营效率和服务品质,成为医疗卫生机构目前面临的一个新的问题。

正是在此背景下,7月23日,首届海峡两岸医疗信息标准与移动健康研讨会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举行,来自两岸的医疗专家共同探讨“互联网 医疗”环境下医疗卫生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以及未来医疗健康的发展趋势。会上,张锋指出,医疗信息标准的建立对于互联网时代下的医疗信息化发展至关重要。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在介绍医院信息化建设经验时指出:“我们建设健康云平台的目标是打造医疗行业的生态圈,医院平台化,医生社会化,实现就医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的转变。同时构建医疗服务的全流程O2O的闭环,打造线上线下联合的智慧医疗流程。”蔡院长在会上表示,未来的医疗模式需要在保证医疗品质的前提下大胆探索,同时也要有医疗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的政策保障。

“互联网+医疗”顶层设计

去年被业界人士称之为移动医疗的元年。数据显示,我国移动医疗产业平均增长幅度在24%左右,个别地区可能到60%-70%。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化,正在重塑着医学模式,对医疗领域将产生重大影响。

据张锋介绍,中国目前已经构建出了医疗信息化框架,接下来将逐步在医疗公共卫生健康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健康管理等领域进行规划。未来医疗健康卡将承载全民人手一份的电子健康档案,贯通所有的医疗业务流程,最终形成一个全国互联互动的医疗健康体系。

张锋指出:“预计到2020年,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福利体系基本全部形成,实现一网覆盖,一卡通,以及信息资源统一的融合共享。同时依托信息化的技术,真正建立一个人口全覆盖、生命全过程、工作全天候、中西医并重、全民健康的医疗信息服务基础。”

据了解,除了居民电子信息档案的建设外,远程医疗、大数据的分析应用、信息标准与安全的建立也都成为“十三五”规划中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当前大陆的远程医疗还未实现全面覆盖,张锋表示,下一步工作重点之一就是把全国的远程医疗网络建立起来,依托三级医院,延伸放大优质医疗资源,实现医疗资源有效的配置。其次,在医疗健康大数据方面,不能仅局限于简单的数据集聚,应更多地侧重数据的分析应用挖掘,以支撑相关的科研、临床和患者的信息化的处理。在医疗信息化的安全与标准上,个人隐私和安全的保障,临床医学的数据标准、交互标准等方面成为关注重点。

此外,医疗和人口健康信息惠民规划也成为“十三五”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十三五”初期,也就是2016年,要初步实现医疗卫生机构的互联互通;2017年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初具规模,在全国的各个领域能够有应用。

“同时要构建一个多方参与的机制,政府、医疗机构、科研院所、企业、社会公民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相关的权界、权责在未来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希望探索新的模式。”张锋指出。

打通关键环节:建立医疗信息共同标准

互联网正以其独特的商业逻辑改变着医疗行业的运作方式。可以预见,“互联网 医疗”将为解决看病就医、医疗资源合理分配、健康养老等问题提供新思路。而互联网医疗中,建立完善医疗信息服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信息的标准化则更是重中之重。

要打造出完善的医疗信息服务体系,大陆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为了少走弯路,台湾的医疗信息化建设或许可以为大陆的医疗改革提供不错的经验。

台湾从1988年就开始着手设立专门针对医疗信息的大型计划,并不断深化。截止到目前,台湾以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为支撑,形成了较为深入完备的医疗信息体系。据台湾卫生福利部信息处处长许明晖介绍,台湾的信息系统覆盖了全台湾地区所有医疗机构,包括496家医院和2万家诊所。每个医疗机构都必须将当天的看病摘要传给台湾健保署,由健保署开放资料查询,让民众可以查到在不同的医院看病的就医记录,形成所谓的“云端药历”。通过“云端药历”,每个人的用药记录分享出来,有效避免了重复用药等问题,从而一年可以节省近10亿人民币。

台湾的医疗信息体系中,信息流通的关键因素在于拥有共同的信息标准。台湾的电子病历能够将院内的病历标准转化为全台湾统一的标准,有了单一的标准后,才能将病历在其他医疗机构应用。

反观大陆的医疗信息化建设,尽管各医院也建立了电子病历以及医疗信息管理体系,但医院中使用的信息管理软件还处于“私人订制”阶段,不同企业为不同医院开发的信息管理软件,带有很强的个性化色彩,因而医院与医院间的信息标准造成了差异。由于没有信息标准的统一架构和统一的数据库,医院间的信息不能共享,医院仍是信息孤岛,因而难以发挥互联互通的效力。

对此,张锋表示,医院现在的软件寿命是10-15年,在此过程中要逐步实现信息标准化的替代,同时要减少医院的负担和顾虑,让医生、医院的管理者以及企业都有积极性,推动医疗信息共同标准的建立。

“云+端”:未来医疗健康走向

尽管大陆的医疗机构尚未形成统一的医疗信息服务体系,但仍有部分医院走在了医疗信息化的前端,利用医疗健康云平台与移动端,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智慧医疗流程,改变了医疗模式,提升了医疗服务品质与管理效率。这也预示着“云 端”模式或将成为未来医疗健康的发展走向。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在会上介绍了邵逸夫医院在信息化建设上的实践。邵逸夫医院是第一家通过JCI评审的公立医院,最近连续三次通过JCI的认证。2013年开始着手移动医疗工作,是国内最早做移动医疗的医院。2014年邵逸夫医院启动了“未来医院”的建设构想,其中包括智慧医疗系统,信息化支持的智能化、数字化、移动化等方面。

蔡秀军表示,邵逸夫医院利用信息系统对医疗模式进行了智慧化改造。

邵逸夫医院推出了健康云平台,采用互联网 医院联盟 医生的模式,将医院与医院、医生与医生、医院和医生之间在业务上无缝连接,全面协同。此外,云平台建设的架构中还包括支付方,未来云药店、云诊断也将纳入平台中来。

健康云平台的核心功能之一就是推动双向转诊。平台中所有联盟医院中病人的资料都放在云端上,基层医院转诊病人时,只要发出一个信号,专科医师就可以查看病人的云端资料,确定是否需要转诊;从专科医院转到基层医院亦然。这样病人可以非常方便地得到服务的衔接。

其次,医药联动也是健康云平台的另一核心功能。病人在医院就诊后,医生开出处方,病人可以选择在医院取药,也可以选择将药品直接配送到家。尤其是慢病病人需要长期服药,药用完后,病人可以与主治医师进行短信交流,如果病情没有变化,就可以开出处方,将药品配送到家,免去了病人在家与医院间的来回跑动。

此外,远程会诊、检查与检验的协同、远程的联合门诊等也是健康云平台的重要应用。

云平台功能的实现离不开移动端的应用。邵逸夫医院开发出了医院专门的APP,改变了传统就医流程,方便了患者的就医需求。据蔡院长介绍,为了解决医院就医流程繁琐,挂号、缴费排队时间长的问题,医院采用了线上线下结合的互联网模式,门诊流程绝大部分可以在线上进行操作,并引入了支付宝的功能。患者只需下载邵逸夫APP,线上预约挂号,APP便会提示患者看病的时间与地点。患者问诊后,医生一般会开出检查单,患者可以一边走路一边用支付宝缴纳检查费用,支付后APP就会提醒患者去哪里检查,检查结果何时出来。这样病人基本不需要排队挂号、缴费,最后患者还可以对医院环境、医生技术、服务态度进行评价。通过这种线上操作模式,患者就医的时间与传统医疗相比,缩短了三分之二,病人体验大幅度提升。

“我们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就医模式的转变,医养护一体化,养成分级就医、人性化智能化便捷性的就医模式。二是服务模式的转变,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形成远程、协同、连续的服务。三是管理模式转变,实现医疗联盟化,医疗业务协同管理,医院平台化管理。最终实现老百姓、医院、医生以及第三方机构的共赢。”蔡秀军称。

0
-1
收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