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由生物谷举办的第二届移动医疗健康峰会在北京举行,多位移动医疗创业者、医疗专家及行业人士发表了诸多观点,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呢?
柴可:为何没有用大数据忽悠大家?
昨日,IBM在北京刚举办了以大数据为主题的Insight 2015 活动,极力推广【鼓吹】其针对多个行业的大数据理念和相关产品。而医疗大数据的概念也是被吹捧已久,不过今天柴可以“大姨吗”为案例,讲述他所理解的数据战略。
柴可一上台即笑称“我今天没有拿大数据来忽悠大家”。接着他表示,昨日,大姨吗联合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研究所,发布了《2015中国女性生理健康白皮书》(以下称《白皮书》)。但这个报告的出炉,并没有利用其全部8000万的用户,而是筛选了20万左右的用户数据。
柴可表示,数据并非一定是越多越广就越好。确保数据结构的完整、以及数据团队的完整,“用小而精的数据做很少的事情”,这才是大姨吗的数据战略或者说理念。
所谓数据结构的完整,就是必须包括从用户数据、行业数据、市场数据,再到长期跟踪、质量处理,直至深度分析,最后才服务于决策(如下图所示)。
应用于大姨吗自身,就是下图所示:
但是,至为关键的一点是,数据还必须具有“生态系统化能力”,比如,柴可介绍,大姨吗目前已经与和睦家、苏宁、携程等公司进行了非常好的合作,比如大姨吗用户去和睦家就医,医生能看到完整的生理周期记录,而不是以前某个片断或凭患者自身的短期内的记忆,有助于医生作出更合理的诊断;2015年,大姨吗的目标是对75%用户的月经期的预测误差,控制在两天以内,目前根据平台预测的用户月经期,并提前向其推送生理周期用品, 效果非常好;此外,还与携程推出相关保险产品,促进后者旅行产品的销售。
而且,这些合作还会向大姨吗反馈更多的数据,从而让大姨吗的数据具备生态系统化的能力。也就是很多数据的处理将用常态化的产品来维护,而数据团队不用跟着同步膨胀。
此外,柴可在回答新康界记者的提问时表示,大姨吗目前仍是更多的偏向健康服务,但未来将引入更多的真正医疗性的服务,这是一条必经之路。一方面是通过医疗服务的专业性,提升用户体验度。但在医疗服务的模式上,将更多的与专业的医疗机构合作,而不是自身直接的主导商业化。
不过,大姨吗在涉及医疗数据方面仍然受到现场医疗专业人士的质疑。如柴可表示,大姨吗的数据可以根据初潮年龄判断卵巢衰老临界点,但是,质疑者表示这种方法并不一定可靠,虽然总排卵数相对确定是一种共识,但环境、个人健康状况等很多影响因子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仅凭借初潮年龄及生理周期天数即作出判断,可靠性存疑。
传中国移动即将推出医疗云平台
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许利群表示,在移动医疗健康的跨界结合中,最核心的价值仍是“医疗、健康照护流程和临床诊疗知识和经验“。也就是说在,在互联网能力和医疗创新中,互联网公司是移动医疗健康的利益相关方之一,只是推动力,如何实现医疗创新才是价值核心。
许利群还介绍了有关的商业模式,其中值得一提的是AT&T的移动医疗系统。如下图所示:
虽然电信运营商一直被业界认为是移动医疗重要玩家,但目前仍没有相关切实的信息传出。
不过,据现场知情人士透露,中国移动事实上一直都在准备,其移动医疗云平台目前开发已成熟,有可能于近期推出。
Dr.2:移动医疗让美国医生回流医院
行业人士Dr.2介绍了移动医疗竞争格局现状,对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巨头,以及丁香园、寻医问药、掌上药店等移动医疗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不过,在现场引起较大反响的是有关“移动医疗令美国医生回归医院“的观点,有在场人士表示,目前中国很多医生对移动医疗甚至都不感兴趣。
这就涉及到移动医疗企业如何争夺医生的关键问题了。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所长 白春学教授对此表示,医生不关注移动医疗,那是站的角度不够高。
这与日前某移动医疗创业者对笔者所讲的情况有相似之所。这位创业者表示,年轻的主治医生、住院医生其实是最不关注移动医疗的医生群体,这与年轻医生更接纳移动互联网、移动健康的一般想象大相径庭;而中高级职称医生也是极为感兴趣的群体,比如刚评上副高等职称的医生,在院内缺少病人、缺少项目,于是对利用互联网打造医生个人品牌极为有驱动力;而知名专家出于对新技术的热爱、学术上的追求,也对移动医疗等新技术很感兴趣。
如白春学教授就表示,医生也分三种,一种只求依靠该职业求生存; 二是稍有名气便知足; 三是追求惠众,对有可能造福大众健康的新生事物都有较强的好奇心,这是最高境界。
再回到移动医疗令美国医生产生回流的原因,这是因为互联网平台上,没有口碑或口碑不好的医生,很难吸引病人,反而只能回到医院,借用医院的平台获取客户。这对移动医疗在医生或医院层面的推广或许有某些借鉴意义。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