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一年多后,随着《广东省医疗机构非基本药物医保目录交易竞价品种分组目录的通知》下发,全国药企盼了5年的广东非基药医保产品即将迎来2009年阳光采购以来的首次采购。
记者近日从广东省药品电子交易平台获悉,第一次非基药医保产品采购正在报量,待有关议价规则正式发布后,将马上启动入市价制定程序,企业即可报价参与议价。
广东大标时隔5年重新启动,必将再次掀动全省药品供应格局。记者采访发现,厂家的心态普遍更为轻松:一方面,原中标企业信心十足,未中标的厂家则迎来进入契机;另一方面,广东药品交易在中标数量上比过去更透明,规则之下,更考验企业的能耐。
有关机构对上述分组目录进行的统计显示,本次非基药产品采购报名的品规数有10515个,其中组内独家品规近3000个。这些组内独家品种与过去阳光采购模式不同的是,进入组内独家未必高枕无忧。按照平台规则,竞价组竞争焦灼可以想象,但组内独家产品的情况既取决于议价规则和入市价的确定,也取决于竞价组厮杀的程度和医院的决心。
“独家”也将忐忑
依据过去多年各省的经验以及广东省药品交易平台的有关竞价规则,非基药医保产品进入竞价组即宣告进入“死亡之组”,竞争可谓惨烈。有分析人士称,广东交易规则可能引发的价格战倾向非常强,有独家品种、剂型和规格才能区别于对手。
但平台交易之下,哪怕是组内独家,或许也要“忐忑”了。本轮广东非基药医保产品交易与其他省份大标最大的不同或许就在于独家品种可能面临的挑战不一样。
在双信封模式中,基本上获得组内独家的产品很大程度上已宣告胜利,但按照《广东省医疗机构非基本药物交易办法(征求意见稿)》,对于非基本药物的交易,要求“转议价的医保目录独家品种、非医保目录品种及无入市价品种,由医疗机构遴选品规和生产企业在入市价之下自行、区域集中或委托交易机构,通过交易平台议价,实行网上交易”。
这意味着将有近3000个组内独家产品全需进入议价环节,而广东最终的议价规则在征求意见后仍未下发正式稿。《医药经济报》独家获悉,比如质量分层方面,甚至可能还有所调整。
“组内独家进行议价,以前的阳光招标模式是‘人机对话’,基本上企业有一定议价能力。新的平台模式下大标并未进行过,接下来,确定的议价规则将出台,第一道关卡便是平台制定的入市价——入市价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组内独家产品的价格松紧程度,但最终制定到何种水平,企业现在也没有太大把握。”翰宇药业有关人士向记者表示。
该人士解释,以广东平台运营一年多的结果来看,基药产品在该省的降价幅度其实并不大,按此思路,非基药医保产品估计也不会受太大压制。如果不是组内独家品规,在广东市场的存活几率应该是很低的,竞争非常激烈。“但基药独家品种的价格没有降下来一直受关注,政府会否在非基药医保产品环节‘开刀’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毕竟非医保组内的独家产品数量是比较多的。”
市场近身肉搏
对于“政府会否拿非基药开刀”的担忧,本报独家获悉,广东平台不会用特别的行政手段限制药价。同时,这并不代表就此高枕无忧,行政放开之下,市场的角逐或许更加犀利。
“交易方面,分入竞价组的产品无需多说,哪怕是组内独家,根据之前要求,独家产品如有不同剂型、不同规格的产品在其他组,需进行差比价,那么对于非真正意义上的独家品种而言,入市价或最终报价可能更多受到竞价组同通用名产品最终竞价结果的影响。”有接近广东省药品交易平台的有关人士如是解释。
而采访中,企业人士担忧的另一点在于医院议价环节。医院的采购量会到什么水平?组团还是单独谈判?由于医院需要报量,组团议价的话企业更易判断底价,如果是单家医院议价,则存在更多不确定性。
“医院议价动力大不大也要考虑到。按照重庆模式操作的话,药企会比较放心,重庆入市价之后,医院基本按报价采购,并没有再砍价的意思。”广州某药企政府事务人士指出。
该政府事务人士进一步向记者解释,广东交易模式下,具体产品的价格厮杀程度取决于产品本身市场的竞争属性,一些多厂家生产的通用名产品会比较难熬,毕竟要在竞价组“火拼”,规格或剂型独家的也需进行差比价。
广东市场的近身肉搏程度,也让产品出口欧美的深圳立健药业作出了艰难抉择。“基本不参与广东大标市场。”该企业负责人欧阳青对本报记者表示,希望在药品采购中仍需注重产品质量,而非完全关注价格,毕竟药品是治病救人的特殊商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