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在今年年初就被确定为发改委年度工作的重要内容,而药品价格改革又是重要方向。“相关工作仍在推进,不会因为个别人事变动而发生大的变化。”他同时表示,实际医药价改的推动工作比预计更困难。
几个月内,深陷反腐漩涡的国家发改委有七人被带走调查,其中有5人来自价格司。值得注意的是,落马的5名正副司长多数分管过医药价格工作,这让外界对推行本就艰难缓慢的医药价格改革再添几分疑虑。
接近官方人士昨日透露,价格改革在今年年初就被确定为发改委年度工作的重要内容,而药品价格改革又是重要方向。“相关工作仍在推进,不会因为个别人事变动而发生大的变化。”他同时表示,实际医药价改的推动工作比预计更困难。
这名人士还透露,根据部署安排,年内(以政府工作年度为准)医药价改一定要有所动作的,但具体方案和退出时间目前还未最终敲定。
被“合力”扭曲的医药价格
近年来,便宜的经典老药频频退出市场;另一方面,大处方、药品回扣等不合理现象屡见不鲜。这些,只是“扭曲”的医药市场的一个缩影。
不合理的医药机制不仅造成政府部门管理的被动,更给市场的医药资源流动带来阻碍,最终受影响最大的还是广大患者。
其中,药品价格的改革最受关注,也较具有代表性。在药价“该听市场的还是该听政府的”争论中,认为政府管得过宽过严的声音占据主流。例如,政府推出降价令后,部分药品一经降价就从主流药品经销渠道消失,企业将其改头换面后通过发改委价格司单独定价审批,又在市场上推出,从而获取更高利润。
而此前,发改委官方人士曾表示,在历年全国总共查处的价格违法案件中,医药价格违规问题总是最多的,违规加价、设立新名目收费、垄断等行为也较为集中。
“药品是被动消费的商品,具有特殊性,不能完全靠市场调节。”前述人士称,当前政府管控和市场本身都存在缺陷,在二者的作用下,各环节都被扭曲,药品缺乏正常的市场竞争机制,造成药价反应不了药品本身的成本和功效等扭曲现象。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中国的药品价格一部分由政府管理,一部分由市场调节。《价格法》、《药品管理法》规定:政府对药品实行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管理方式。目前,纳入政府价格管理的药品3000种,约占市场流通药品数量的25%,市场销售份额的70%,另一种提法就是纳入政府价格管理的药品有2000种(中央1500、地方500)。
近年来,国家启动新医疗改革。无论是医保、医疗,还是医药,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进展十分缓慢。有官方人士对本报表示,目前看来,单个部门的推动效果十分有效,联动改革才是医改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关键。
医药价改走向何处
“从本质上讲,要构建一个健康的市场机制。”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司原司长李镭近期公开表示,要开展药品基准价格管理改革试点,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这既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有益尝试,也是保留政府必要管理又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有益探索。
包括药商在内的多界别人士对本报强调,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并存,不能一味强调“放”,但政府管控力量逐渐减少、弱化,市场力量不断加强。政府通过规则管理更多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并保持市场平稳运行。
从官方释放的信号来看,发改委今年陆续放开低价药价格、放开医疗服务价格、以及内部讨论放开OTC价格等,拟将价格放手于市场。前述人士对本报称,目前看来,药价可能是最先实现突破的领域。和过去不同,发改委将在这轮改革中转变管理思路。
其中,“基准价模式”是官方解读最多的方向。所谓基准价模式,即通过对药品实施定额医保支付,患者选择不同价格的药品,超额部分由患者自付,药企主动开展价格竞争,形成更为合理的药品价格。刚落马的价格司副巡视员郭剑英多次宣讲这一模式,认为这是间接引导市场价格有效手段。
开篇所述的接近官方人士表示,药价机制的形成是目前达成的主要共识,包括市场决定价格、政府间接引导、支付约束费用等方面。在这过程中,有机构建议要以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为突破口,定价、招标、报销等环节改革联动。
值得注意的是,医药价改的也存在诸多行政体制上的阻碍,如何尽快实现多部门的“一揽子”改革是重点。一名智囊机构的政策研究人士昨日也向本报透露,就部委之间,部委内部对医药价改也存在很多争议,推进非常困难。“去年一季度就开始进行过新一轮的药价改革意见征求,但进展非常缓慢。”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