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4年以来,无论政府的相关文件还是高层领导的讲话中,都多次出现“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的要求,而坊间的类似呼吁也不绝于耳。既然让公立医院“瘦身”已经成为业内共识,为什么“减肥”的诸多良方均疗效甚微?
究其根源,不外乎是政府投入不足、医院逐利动机、医院的管理体制、医保费用支付方式等等。更不可忽视的是,许多地方政府成为当地最新一轮医院扩张的主要推手。而导致于此的原因,一是政绩思维——在许多地方政府的政绩清单上,新建了多少家医院往往成为最耀眼的“亮点”;二是医院扩张成为土地财政的辅助手段——在新居民区开发区建公立医院分院,可以将“生地”做成“熟地”,可以借扩建公立医院这只母鸡,去孵化出一颗颗令人馋涎欲滴的金蛋。此外,个别地方的卫生主管部门自我定位不准,也是导致公立医院无序扩张的一个重要因素。
那么,到底该由谁来勒紧公立医院无序扩张这匹野马的缰绳?笔者认为,首先,当推区域卫生规划这个杀手锏。“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合理确定公立医院功能、数量和规模,优化结构和布局,完善服务体系”是《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明确要求,因此,必须通过强化区域卫生规划来为公立医院无序扩张实施刚性的约束。但现在的情况是,许多地方区域卫生规划的滞后和地方政府的政绩冲动,为公立医院的无序扩张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有鉴于此,当前应当在完善区域卫生规划的同时,强化区域卫生规划的权威性和约束力,谁突破了就应当追究责任!其次,还要束紧地方政府政绩冲动的金箍,而科学政绩考评体系的建设,当是其釜底抽薪之举。
最近,国家卫计委紧急下达《关于控制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的紧急通知》,其中强调将暂停审批公立医院新增床位,同时禁止公立医院举债建设。这无疑是极有必要之举,但鉴于“控制”与“扩张”实际上是一个各方利益博弈的过程,人们在担心能否达到令行禁止的效果的同时,更期盼启动问责机制来防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重演,而这,就不是卫生主管部门自己能够决定的事情了。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