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胶囊里的秘密》,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绍兴新昌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
1日,浙江宁海检察院通报了一起非法生产“毒胶囊”的案件,短短5个月,对外出售了高达9000万粒。目前,因涉嫌有毒有害食品,11人被宁海检察院批准逮捕。
两年前,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一些企业用皮革废料熬制工业明胶,最终制成药用胶囊的事件。事件曝光后,全国上下彻查「毒胶囊」。大批知名企业涉及,胶囊剂型的产品一度陷入了销售困境。在日常工作层面,从胶囊壳上游的厂家整肃开始,到涉及到胶囊制剂生产企业的每批次检验,再到出厂必带的检验报告。除了增加繁复的工作量,很多药店和医疗机构,以及商业公司,对此慎之又慎,甚至采取了排斥一切胶囊产品的极端做法。一些地区的招标方案中也增加了对涉事厂商胶囊剂产品的限制性措施。
2014年3月16日,CFDA在其官网发布《持续加大明胶及明胶原料产品监管力度》,事件发生后,总局立即要求相关省份监管部门对辖区内明胶企业再次进行突击检查,并与之前检查的情况相对照,发现违法问题坚决查处,及时向社会公布。同时,总局要求继续从原料、进货、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全链条加强监管,不放过任何可疑线索,对发现的问题一追到底。
然而9月1日又一次通报了“毒胶囊”事件,这将带来怎样的振动?
在如此大力度的监管下依然出现相应问题,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或将不可避免,而且,今年是一个招标大年,受此影响,现在身处招标各阶段的省份和企业还能否顺利完成招投标工作?
再有,消费者心理再次受到严重影响,社会信任度临近冰点,胶囊制剂的恶劣形象将给全行业带来长时间的寒冬。口服固体制剂的市场格局在一定时期内调整,胶囊、软胶囊产品受到打压,其竞争剂型片剂,将会受益。即便老老实实做良心药的企业,换了安全性更高的胶囊壳,人心已受影响。胶囊制剂的生产成本进一步上扬,如果是中成药,还有降价风险的时时降临,这将是对该类型产品的双重打压。
而关于工业明胶的又一次资本战争也许会再次打响。如若不信,各位经理人不妨关注一下那些主打胶囊剂型的公司股价将会如何波动;这一次,国家势必更加严厉的整治明胶行业,这将导致明胶行业产生较大的供需缺口,明胶产品价格将可能再次迎来较大的涨幅;而获得国家药监局批文的明胶企业仅有4家,这无疑会让本就饥寒较薄的胶囊剂型的企业雪上加霜。
无疑,毒胶囊的二次出世又将相关企业甚至整个行业推上了风口浪尖,而这次我们要迎接的震动也许要比2012年来的更大。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