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网注意到,从2010年10月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中医坐堂医诊所管理办法(试行)》后,众多药品零售企业开始尝试“药店诊所“的经营模式。而201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允许药品零售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在政策上再次肯定了药店开办诊所的模式。但这三年来,受医保、医生多点执业等诸多政策影响,诊所模式并未给药店带来轰轰轰烈的营销效益。
成立于2003年的九洲大药房,目前有62家分店,诊所有5家,年销售额5亿多。2010年,当业界将目光聚焦在老百姓大药房的上市之路、大参林的“上市大联盟”时,九洲大药房悄然在纳斯达克上市。
对此,九洲(中国)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齐丽表示,在美国投资人看中的并非规模和销售额,而是九洲大药房的销售模式。由于美国知名连锁药店CVS也有店内诊所的模式,九洲大药房的“药店诊所”模式刚好与之相似,因此得到美国投资者的青睐。
据齐丽介绍,比起其他普通药店,九洲大药房的“门诊药店”的分店,其中药饮片销售占比较大的比例,而且为公司贡献更多的毛利。
早在2004年前,抗生素限售令出台前后,在全国各地冒出了不少“药店诊所“的模式,当时业内人士称,此举是药店为了方便消费者购买处方药而诞生的。但是近年来,随着药店模式的多元化,“药店诊所”的模式慢慢发展为消费者解决亚健康、养生的大健康模式。
据39健康网了解,九洲大药房所有分店中“药店诊所”模式的客单价(不包括门诊)是普通药店的3~4倍,会员比例和医保比例也高于普通药店的30%。
广州养和医药连锁副总经理王海翔认为“药店诊所”的经营模式对药店的销售有促进作用,这个对于中医诊所而言更加明显,而西医诊所所起到的作用比较少。据介绍,目前养和连锁的门诊都是中医门诊,相关部门开放坐堂医政策,养和医药马上可以满足医生的配备需求,并把中医馆的病人资源带到药店。
据悉,目前太原仁和大药房的诊所为药店所带来的药品销售已经占到总销售的30%。
2013年7月,九洲大药房公告称“关闭杭州周围的17个门店,专注于利润率更高的批发客户”,此举让业内对股价一直低迷的九洲大药房而言更增添了不少遐想。
对此,九洲(中国)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齐丽表示上市后急于扩张,通过开店来扩大经营规模。但是由于在浙江地区,药店是否为医保定点是影响药店盈亏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各地执行医保政策的标准不同,有部分分店开店一年也未能获得医保定点资格,此外,由于卫生部门的限制,“药店诊所”的经营模式难以在杭州以外的地区开展。种种原因导致九洲大药房在杭州以外地区的扩展步伐并不顺利,因此,九洲大药房适时进行瘦身,关闭17家盈利能力较差的分店。目前,杭州大药房在杭州47家门店,100%为医保店。
除了医保定点外,诊所所聘医生是否为当地知名医生,也影响着“药店诊所”模式的发展。在九洲国医馆的墙上,贴满着聘请医生的简介,其中名中医足足有22个之多,齐丽告诉39健康网,优质的医生资源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条件,这也是竞争对手无法复制的优势。
“养和连锁现在药店近50家,基本是医保药店,中医馆有9家。”广州养和医药连锁副总经理王海翔介绍说。据了解,养和医药连锁中医馆主打是“名中医、正中药”,其聘请了很多定级中医专家,旗下的紫和堂幸和中医馆,定位为中医糖尿病治疗研究中心,聘请了国家级中医糖尿病专家彭万年教授为该中医馆馆长。
天津圣凡大药房是一家坐堂医试点药店。2011年6月药店请来了坐堂医,当时可谓“盛况空前”,行医多年经验丰富的老大夫吸引来周边不少患者,那时候连取药都要排队。可是,没多长时间,因为一些个人原因,老大夫离开了诊所,之后药店便再没有招到适合的人选。而随着医生的离开,药店的 “诊所”名存实亡。
北京金象西单大药房设立之初聘请了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亲传弟子曹志安以及中医世家“小孩张”第11代传人张吕夫等颇具名望的中医,结果名动一时。但随着两位专家的相继离开,因诊所带动的销售出现严重下滑,一度仅有之前销量的1/3。
无法逾越政策门槛恐成鸡肋
“药店诊所”想大发展?政策门槛目前难以逾越
事实上,“药店诊所”的经营模式在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历史上由来已久。老字号药店同仁堂就一直采用“名医名药”的经营模式。
2003年,以“药店诊所”模式的九洲大药房在成立之初也是颇费了一番周折,原定于9月10日开张的九洲大药房在当天却贴出了延迟开业的通知,原因是诊所的执照仍未通过审批。后来,卫生部门才同意给九洲大药房亮起一盏绿灯。
而在这段期间,坐堂医一直是药店忌讳莫深的话题,“药店诊所”的经营模式也就寥寥数家。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07年年底。
2007年11月,深圳率先试点中医坐堂;2010年7月,《深圳市经济特区中医药条例》正式实施;2010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向全国推开试点工作,并出台了《中医坐堂医诊所管理办法(试行)》和《中医坐堂医诊所基本标准(试行)》。
这些政策促进了深圳市“药店诊所”模式的发展,截至2012年底,深圳市有中医馆32家、中医坐堂52家。
而四川德仁堂在几年前全面考察了北京、上海、杭州以及沈阳等地的各种业态的名老中医馆、诊所后,于2006年制定了《中医馆发展规划》并启动该项目。目前在四川德仁堂登记坐诊的中医师共有200多人,超过40家门店配备了中医。
自从2012年7月,太原试水连锁诊所许可制度,仁和大药房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连锁诊所,目前已有80家连锁诊所都与其连锁药店比邻而居。
2010年全国试点开禁坐堂医以来,如今已经过去两年,39健康网统计发现,“药店诊所”的模式在全国并未大范围的开展,国内排名前十的大连锁如老百姓大药房、大参林并未大范围地推行“药店诊所”模式。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在2009年年初就开展了中医坐堂医的相关试点活动,但据广西当地业内人士透露,即便中医坐堂医开展多年,但效果一直不明显。
造成“药店诊所”模式发展缓慢的其中一个原因是目前该政策仍未大范围的实施。另外,难以满足规定中的软硬件也是不少药店对坐堂医开禁观望的重要原因。
《中医坐堂医诊所基本标准(试行)》中规定:“中医坐堂医诊所由中药饮片品种不少于400种的药店设置,只允许提供中药饮片处方服务。人员至少有1名取得医师资格后经注册连续在医疗机构从事5年以上临床工作的中医类别中医执业医师。设置的诊室必须独立隔开,不超过2个。每个诊室建筑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这个硬件的要求把不少想试行“药店诊所”模式的药店挡在了门外。
此外,名医难求也是不少药店观望的之一。“无论是福利待遇还是传统观念来看,药店在招聘中医师方面都没有任何优势,因此药店要聘请全职的中医师坐诊的可能性不大。而应该由政府倡导,大力推行医师多点执业,这样才是有效解决药品零售企业中医资源稀缺的有效办法。”广西友和古城大药房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付健对媒体如此表示。
事实上,某些“药店诊所”的模式确实给药店带来了客流、客单,也提升了名气,此类药店如同仁堂、深圳和顺堂等,但是也有个别药店因为名医流失而导致诊所成为“鸡肋”的例子。尽管目前相关部门在政策上给药店开办诊所亮起了绿灯,然而由于诊所的成功与否受到医保资格、医生资源等因素影响很大,这也给这种经营模式埋下了不确定的因素。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