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智”造中的作用

作者:杨占敏 文章来源:PF《现代食品工程》 发布时间:2017-02-16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解决了一个信息大范围快速传递的问题,但是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却无法准确把握——对于食品制造行业,如何把基于人际关系的口碑网络与传统互联网结合保证所传播信息的快速性与准确性兼备对食品制造行业来讲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课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开始对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越来越重视,并且从中开始尝到甜头。在一种上千年以人为中心的文化制度下,人们开始逐渐出现以“物”为中心的倾向,这确实是件好事。但是,我们需要看到的是,以人为中心和以物为中心好比阴阳两端。世界的复杂性告诉我们两者皆不可偏废,而是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在两者之间取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才能解决问题。因为,一方面目前互联网应用的广泛深入使得互联网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承载互联网之上的人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使得“人”成为不能忽视的因素,而切忌拜“物”主义。

中国在新千年提出中国制造2025宏伟目标。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自身创新,也要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和成果,这都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奉行拿来主义。德国的工业4.0,精确性强、整合度高,但是缺乏灵活性;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强调个性化和创新性,但是精确性稍弱。而我们的中国制造2025应该是精确性、创新性和个性化兼备,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多样化需求。事实上我们已经做到了,代工模式就是为我国三十多年国力的提升做出重大贡献所出现的模式。制造企业要做的不是盲目跟风,而是应根据自身具体需求,合理吸收外部先进技术,与自己的制造体系有机整合。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解决了一个信息大范围快速传递的问题,但是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却无法准确把握,如果单凭互联网现在的技术架构,这个问题基本无解,最终会让互联网成为娱乐和八卦的主阵地,大量的资源会浪费在不知所以的地方。对于食品制造行业,口碑依然是不可多得的制胜法宝。如何把基于人际关系的口碑网络与传统互联网结合,保证所传播信息的快速性与准确性兼备,对食品制造行业来讲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课题。

大数据是伴随着大平台产生的,它能有效指导实践的前提有两个。一是数据有足够的代表性(并不是越多越好),二是数据分析手段的合理性。两者缺一不可,否则会得出很荒谬的结论。原则上讲,任何一种分析手段都应该有合理的科学逻辑或科学原理做支撑,其分析结果也应当有合理的逻辑支撑和解释,否则很容易做出互不兼容甚至互相矛盾的结论,即所谓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平台的产生与维护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对于任何一个传统制造企业来讲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好在我们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一家的数据是小,但是百家千家的数据联合起来就大了。传统行业应该有意识地去实现数据在行业内甚至跨行业的有机整合,以实现小数据向大数据的过渡,从而共享大数据带来的好处。

任何一个成熟的组织都具备和互联网一样的架构特征。以传统互联网为主体连接各类技术设备,与以人际关系网络为基础衍生出的各类社会组织进行充分融合,来实现人与“物”的和谐共存与大规模协同,是中国制造2025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作者系天逸科技互联网协同平台创始人。

0
-1
收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