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部发布了《2014年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报告》。《报告》对纳入统计的29种中药材的市场流通情况、价格波动情况及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2014年中药材流通的特点。《报告》数据采集自85个中药材产地的商务部门、17家中药材市场和6家中药材专业网站。与往年不同的是,《报告》新增了中药材出口情况的统计分析。
《报告》指出,2014年中药材市场中价格同比上涨幅度超过20%的有8种,分别为:水飞蓟、麦冬、附子、连翘、半夏、山药、枸杞、黄芩;价格同比下降幅度超过20%的有5种,分别为:三七、党参、甘草、当归、太子参;价格涨跌幅度在10%左右,相对平稳的有5种,分别为:丹参、金银花、厚朴、黄连、川芎。
《报告》认为,随着国内外市场对中药材需求的增加及新型商业模式的应用,我国中药材专业市场地位开始下降,中药材产地市场成为重要的交易平台,中药材出口价格延续上涨态势。同时,我国中药材物流组织化、现代化、规模化程度较低,包装缺乏标准规范,仓储物流处于分散状态,现代存储设施与技术应用少等问题依然存在。国家《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国办发〔2015〕27号)和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商办秩函〔2014〕809号)为发展中药材现代流通指明了方向。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中药材气调养护、冷藏保质技术的发展及集中仓储与管理模式的成熟,中药材流通将借鉴其他行业的经验,发展中药材现代物流,建设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以提升中药材质量,推动中药材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商务部于2012年初建立了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制度,并连续发布了年度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报告,对有效引导中药材产销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