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药行业的争议从未间断。中药在国内外的发展一直呈现两极分化的局面,一方面赢得很多人的追捧,另一方面却也一再遭到学术圈的抵制。
中药行业经过数千年来先祖们通过观察和使用,筛选出大量可能有效的药物,并整理成册,这的确是一块中国特有的宝藏,而且是西方医学或嘲笑或不解的宝藏,因此也有不少药企选择了挖掘这一片处女地。
但是中国药业发展得晚,不仅底子薄,资金人才和技术都很缺乏,试图走全合成的路线完全行不通。因此只能继续走仿制药的山寨路线,大多数中国药企便采用这种洋为中用的方式。
药企巨头之间的并购对于中国药企来说是进一步挤压了发展空间,受制于合成药的难度越来越高,西药的合成方法也在发生转变。一方面开发出更完美的有机全合成解决手段,另一方面则借助于微生物发酵、转基因等手段模拟出生物体内的合成方法,后者本质上与中药的来源不谋而合,但由于化被动为主动,定向提高有效成分的比例,相比于中药传统的萃取等手段还是先进了很多。
当下药企开发新药的风险比直接用拿现金出去扩张的风险更高。因此部分企业选择不投入研发而致力于资本游戏。药企意图通过并购保持垄断地位的做法虽然来势汹汹,却也并未解决根本问题,药企巨头们的疯狂并购扩充了规模,形成了垄断优势,但一手遮天的同时,也留下了更大的缝隙。
新药专利期虽长却也有终结的一天,在中国这样的仿制药大国,很多小型药企向来不会放弃追逐过期专利药的机遇,届时低价竞争必将拉低行业的利润率,这是医药巨头们不愿看到的局面,因此新药研发仍是医药行业的重头戏。